本網綜合 Ju-min Park and Kanishka Singh 報導 美韓兩國週五公佈了貿易協議的具體條款,其中包含韓國對美國造船業1500億美元的投資,以及額外2000億美元用於工業領域的專項資金。
此次聯合聲明源於韓國總統李在明與美國總統特朗普10月的會晤,雙方當時達成協議,將美國對韓國產品的進口關稅從25%降至15%。
李在明週五表示:“最終,影響我國經濟與安全的最大變數之一——韓美貿易、商業及安全談判已……圓滿結束。”
“良性競爭需要優秀夥伴,我相信特朗普總統的理性決策對達成有意義的協議起到了重要作用。”
韓國產業部長官金正寬與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週五簽署了諒解備忘錄,這份27項條款的非約束性檔涉及戰略投資領域。
該檔規劃了專案實施時間表,具體專案將由美國總統與韓國協商後選定,首爾方面須在決策後45天內完成資金轉移。
這項貿易協議的達成,標誌著長達三個多月圍繞特朗普關稅政策的爭執告一段落。此前特朗普對全球貿易夥伴加征關稅,韓國尤其擔憂半導體和汽車等核心出口產品可能面臨重稅打擊。
五個月前上任的李在明肩負著帶領國家走出前任實施戒嚴令失敗衝擊的使命,他試圖通過將經濟威脅轉化為提升國家貿易和安全地位的機遇,爭取早期外交勝利。
李在明表示,根據協議,韓國將在造船、人工智慧和核工業領域與美國建立新的夥伴關係,幫助盟友“重建關鍵產業,正如美國過去幫助韓國那樣”。
白宮發佈的簡報稱,美國批准韓國建造核動力潛艇,並將與首爾密切合作尋找“燃料供應管道”。
韓元匯率穩定
華盛頓還接受了韓國的要求,同意2000億美元現金投資將分批注入,每年不超過200億美元,以維持韓元匯率穩定。
檔稱兩國同意韓國投資不應“引發市場動盪”。
若出現動盪跡象,韓國可尋求“調整資金規模與投放時間,美國將本著誠意認真考慮此類請求”。
美國將把韓國汽車等產品的關稅從25%降至15%。總統顧問表示,半導體關稅待遇將不低於臺灣地區。
與華盛頓達成的協議表明,李在明在重大安全與能源議題上取得突破,為建造核動力潛艇和擴大核能能力鋪平道路。
李在明的國家安全顧問表示,雙方討論核動力潛艇問題時,“前提”是潛艇將在韓國建造。
特朗普此前曾表示,潛艇將在費城一家韓國船廠建造。
根據協議,美國承諾協助韓國尋求鈾濃縮和乏核燃料再處理途徑。
分析人士稱,目前斷言韓國是否比歐洲和日本獲得更優待遇為時尚早。
現任慶南大學教授、前海軍軍官金東燮指出,核能與安全協議意味著首爾需承擔更高的國防開支,但李在明面臨的是“不可避免的選擇”。
雙方於7月首次公佈了貿易協議原則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