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Simon Jessop and Alison Withers 報導 本周颱風肆虐東南亞之際,牙買加和巴西部分地區仍在清理破壞性風暴留下的殘骸。與會代表在巴西COP30峰會上開始探討如何幫助脆弱群體應對日益惡化的天氣及其他氣候極端事件。
隨著各國未能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以阻止全球極端升溫——這導致各地極端天氣災害頻發——“適應氣候變化”議題愈發重要。聯合國上月報告指出,僅發展中國家到2035年每年就需投入高達3100億美元進行應對準備。
資金來源尚不明朗。全球十大開發銀行週一表示,在釋放更多資金用於氣候行動的壓力下,它們將繼續支持這一需求。
這些銀行在聲明中稱:“當住宅、學校、農場和企業面臨洪水、乾旱或其他氣候極端事件的威脅時,生命、福祉和就業就無法得到保障。”去年,它們為中低收入經濟體提供了超過260億美元的適應資金。
另據路透社報導,聯合國多方合作夥伴基金負責人透露,該基金即將推出新型影響債券,計畫在2026年底前籌集2億美元資金。
“整個債券構想恰恰始於一年前在巴庫舉行的上屆氣候大會,”馬庫斯·雷普尼克表示。他領導的系統觀測融資機制由世界氣象組織、聯合國開發計畫署和聯合國環境基金共同支持。“我們當時就意識到,從國際視角來看,局勢將發生重大轉變。”
該基金同時致力於填補發展中國家的氣象數據缺口,希望在本周COP30期間獲得各國捐款。
週一,德國和西班牙向另一項多邊氣候投資基金(CIF)承諾捐款1億美元,該基金正資助提升發展中國家氣候韌性的專案。
該組織負責人讚揚巴西將適應氣候變化列為COP30重點議題,此前該議題在聯合國氣候峰會日程中長期被邊緣化。
“我們非常欣喜地看到,適應氣候變化議題首次成為COP首日和次日的核心議題,”CIF首席執行官塔裏耶·格巴德格辛向表示。
風險攀升,損失加劇
越南初步估算颱風卡瑪吉造成的損失近3億美元,此前一個月臺風布洛伊已造成4.36億美元財產損失。菲律賓仍在統計卡瑪吉及本周登陸的致命超強颱風鳳王造成的損失。
牙買加政府初步估算顯示,上月颶風梅麗莎造成的損失可能高達70億美元,約占該國GDP的三分之一。
除風暴外,洪水、極端高溫、乾旱和野火也造成嚴重破壞。COP30將宣佈更多適應性措施,包括為極端高溫地區居民提供空調和風扇資金支持,以及運用人工智慧繪製土壤狀況圖以提高作物產量。
聯合國難民署週一報告顯示,除國家保護範圍外,約8600萬難民——占全球因衝突流離失所人口的四分之三——同樣面臨極端氣候風險。
聯合國氣候事務負責人西蒙·斯蒂爾敦促各國就如何追蹤進展達成共識,以加速水資源、衛生設施、健康等領域的變革。
他表示:“我們現在需要就有助於加快實施進程的指標達成共識,以釋放其潛力。”
吸引私人資金參與此類事業頗具挑戰。與有助於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可再生能源專案相比,韌性建設專案往往難以實現高投資回報率。
多方利益相關者組成的蘇黎世氣候韌性聯盟九月報告指出,公共資金仍至關重要。目前私人資金僅占適應性資金的3%,若出臺支持性政策,該比例有望提升至15%。
該聯盟成員機構Mercy Corps首席氣候官戴維·尼科爾森強調:“我們需要資金直接流向已率先開展應對工作的當地合作夥伴和社區——重建家園、恢復生計、保護衛生系統免受氣候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