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2月9日,穀歌宣佈其最新量子晶片Willow在基準測試中表現驚人,Willow在不到5分鐘的時間內完成了一個標準的基準計算,而當今最快的超級電腦需要耗時10^25年(即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年),這個數字遠遠超過了宇宙年齡。
傳統電腦每個電晶體只能處於0或1兩種狀態,但作為量子電腦中的計算單位,一個量子比特可存在多種狀態,這可以加速某些類型的計算應用。量子計算在人工智慧、物流規劃、化學模擬和加密等應用領域有望改變“遊戲規則”。
Willow擁有105個量子比特,在量子糾錯和隨機電路採樣(RCS)兩個系統基準測試中具有一流性能。任何建造量子電腦的團隊都應首先檢查它能否在RCS上擊敗經典電腦。Willow在這個基準上的表現驚人,它在5分鐘內完成的計算,相當於當今最快的超級電腦耗費10^25年時間才能做到,這遠超宇宙年齡。穀歌表示,“這為量子計算發生在許多平行宇宙的觀點提供了證據,這與我們生活在多元宇宙的觀點是一致的。”
在衡量關鍵的量子計算資源,即量子比特能保持激發態的時間時,Willow接近100微秒,比上一代晶片提升5倍。
錯誤是量子計算中最大的挑戰之一。因為量子比特傾向於與其環境快速交換資訊,這使得很難保護計算所需的資訊。通常使用的量子比特越多,錯誤就會越多。但在Willow中使用的量子比特越多,越可以成倍減少錯誤,這解決了量子糾錯領域的關鍵挑戰。
研究人員測試了更大的物理量子比特陣列,從3×3編碼量子比特的網格擴展到5×5的網格,再到7×7的網格,每次使用在量子糾錯方面的最新成果,都能將錯誤率降低一半,實現了錯誤率的指數級降低。並實現了即時糾錯,這對任何計算而言都至關重要,如果不能足夠快地糾正錯誤,就會在計算完成之前破壞計算。
穀歌表示,這一歷史性成就在量子領域被稱為“低於閾值”——能夠在增加量子比特數量的同時降低誤差。這也是一個強有力的信號,表明有效的大型量子電腦確實可以被製造出來。“Willow讓我們離運行與商業相關的實用演算法更近了一步,這些演算法無法在傳統電腦上複製。”
來源:中國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