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Tim Hepher, Mathieu Rosemain and Elvira Pollina 報導 在埃隆·馬斯克的SpaceX公司逼近邊緣之際,歐洲最大的衛星公司正擱置長期競爭,展開一場生死攸關的70億美元合併,業內人士已將其稱為“害怕錯過計畫”。
此次空客、泰雷茲和萊昂納多三家企業週四達成的協議代號“FOMO計畫”,正是對“Bromo計畫”的變奏——三方對錯失良機的恐懼,折射出當前市場已被SpaceX及其星鏈網路主導,中國巨型衛星星座亦強勢崛起。
諮詢公司Quilty Space研究總監卡萊布·亨利指出:“十年前,歐洲三大航太企業合併簡直不可想像,但空客與泰雷茲之間的競爭,遠不及歐美中三國間的競爭激烈。”
空客、泰雷茲、萊昂納多整合衛星業務全球競逐
此次合併整合了泰雷茲與萊昂納多旗下兩家合資企業——泰雷茲阿萊尼亞宇航公司和泰雷茲太空公司——以及空客的衛星業務和若干小型業務。
兩位參與過相關談判的人士透露,空客和泰雷茲過去曾試探性地探討過合作,但收到歐盟委員會的消極信號,且當時政界和業界對達成協議的迫切性較低。
自五年前上次嘗試以來,他們目睹歐洲傳統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市場萎縮半數,廉價衛星正大量湧入低地球軌道。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及與美國的安全裂痕,加速了歐洲對衛星等敏感資產的支持力度——這些資產正日益與國防領域產生交集。
轉捩點出現在空客OneSat計畫等尖端可重編程衛星專案持續虧損之際。
受董事會委託改革防務與航太戰略的空客首席執行官紀堯姆·福裏,於2024年初向員工發出內部警報,稱這些損失不可接受。
到2024年中期,空客因主要與OneSat相關的費用激增而受挫,泰雷茲則面臨產能過剩困境,促使雙方展開由《論壇報》率先報導的里程碑式談判。
估值談判仍陷僵局
一位要求匿名的知情人士透露,空客與泰雷茲-萊昂納多合資的兩家衛星企業抓住時機表明立場:“我們正承受全球競爭壓力,必須攜手應對而非相互競爭”。
另一位參與談判人士稱,各方形成“壓倒性共識:這是迫在眉睫的必要之舉,對所有參與者都至關重要”。
消息人士透露,務實的議程有效緩解了歐洲航空航太領域常見的政治緊張關係,但估值談判仍充滿艱難。
“這次邏輯占了上風,要麼推進合作,要麼走向消亡,”一位接近談判的消息人士對路透社表示。
相比之下,歐洲支離破碎的國防工業正苦於協調應對日益增長的威脅。
歐洲航太發射領域則進一步分化——義大利退出由空客部分持股的阿麗亞娜火箭運營商Arianespace。馬斯克將火箭、衛星與星鏈服務整合的模式被認為有效降低了成本,但歐洲的新組合並未涵蓋運載火箭。
部分分析師指出,這項合作難以扭轉多年拖延造成的劣勢——正當歐洲著手建設新型安全衛星網路IRIS²之際,其競爭力已嚴重不足。
衛星顧問克裏斯蒂安·馮·德·羅普指出:“我認為此舉為時已晚。該公司未來至少兩年將忙於整合事宜,而同期恰是IRIS²設計階段。”
德國衛星製造商OHB拉響監管戰警報
與此同時,德國小型衛星製造商OHB的負責人週五率先發難,向《證券報》表示:“這威脅到我們的生存”,為潛在的監管之爭打響第一槍。
另一位高級消息人士稱,該交易至少會損害OHB與泰雷茲在合同競標中的合作關係。
據三位參與談判人士透露,為爭取支持,三家合併企業正敦促歐洲競爭監管機構在評估市場集中度時採取更寬泛的視角,主張航太領域屬於全球性市場。
他們同時強調該交易將增強歐洲主權。
該交易在產能方面仍存懸念,歐洲希望通過擴大增長市場份額,避免在2024年宣佈裁員3000人基礎上進一步裁減崗位。
“我不認為應該削減產能,必須予以保留,因為未來必然需要使用,”Agency Partners分析師尼克·坎寧安表示。
除承諾實現平衡外,三家企業暫未觸及治理結構等棘手議題。
行業分析師指出,實際權力分配機制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這場罕見的三方合併能否成功——該協議將於2027年前最終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