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Eduardo Baptista 報導 中國國家航天局宣佈,將讓美國和盟國的科學家分析它從月球上獲取的岩石,這是中國政府為提高其月球探測計畫的國際影響力而採取的最新舉措。
儘管美中兩國在地緣政治和關稅問題上關係緊張,但這一宣佈凸顯了美中在太空等一些領域的合作並未完全終止。
接受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資助的兩所美國大學–布朗大學和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是獲准借用中國2020年從月球取回的月球樣本的七所機構之一。
其餘獲得授權的機構分別來自日本、法國、德國、英國和巴基斯坦。
2020 年,中國執行了嫦娥五號的非載人飛行任務,成為繼蘇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從月球表面採集岩石的國家。
中國隨後於去年 6 月完成的無人參與的嫦娥六號任務,使中國成為第一個從月球遠離地球的一面帶回岩石的國家。
長期以來,中美太空合作一直受制於美國2011年的一項法律,該法律旨在確保美國技術不落入中國軍方之手。根據這項法律,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必須與聯邦調查局合作,向國會證明與中國的任何此類會談都不會威脅到美國的國家安全。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局長比爾·納爾遜10月告訴記者,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中國國家航天局(CNSA)正在討論中國政府對嫦娥五號月球岩石的貸款協議條款,此前他曾向美國國會議員保證會談不會帶來國家安全問題。
納爾遜當時說,四所美國大學已經申請獲得嫦娥五號的樣本,他還補充說,他認為會談將以中國同意提供樣本而結束。
不過,他說,他預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將不得不與聯邦調查局合作,申請另一份國家安全認證,以便能夠向美國大學提供任何月岩用於研究。
中國政府希望利用其太空實力與美國的親密夥伴和盟友建立更緊密的政治關係。
中國探月計畫總設計師吳偉仁週三在接受採訪時說:”美國過去很開放,現在似乎很封閉;而我們過去封閉,現在開放了;這是因為我們國家的綜合實力增強了,自信心也隨之提高了。
中國國家航天局的一位官員週三表示,嫦娥四號和六號任務有四個國際有效載荷,而明年的嫦娥七號任務將有六個國際有效載荷,目前正在討論 “與十個國家合作 ”執行隨後的嫦娥八號任務。
中國希望嫦娥七號和八號能夠幫助提供所需的資訊,以決定在哪里以及如何在2035年前建立永久性的載人月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