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電動汽車持懷疑態度的司機擔心電池可能會在長途行駛中耗盡電量。這促使汽車製造商提供快速充電和電池更換技術作為解決方案。中國車企越來越多地將這些技術作為關鍵賣點,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吸引買家。
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比亞迪最近表示,其“超級e平臺”將能夠實現充電功率1兆瓦(1000千瓦),使用該平臺的汽車充電5分鐘可以行駛400公里。為了實現這樣的性能,比亞迪表示,已經開發了一系列技術,包括具有充電倍率達到10C的閃充電池,這種電池可以用10倍於其容量的電流進行充電。相比之下,特斯拉則主要採用400伏充電系統,充電功率為250千瓦。
電動車品牌極氪去年推出了一款800伏的充電平臺,只需10分30秒即可將旗下一款車型容量為75千瓦時的電池從10%充電至80%。理想汽車和小鵬汽車也有類似的技術,充電10分鐘可以實現行駛400公里以上。
比亞迪表示將在中國各地規劃建設4000多座兆瓦閃充樁。目前蔚來汽車擁有中國最廣泛的充電網路,在中國已累計建成超過3100座換電站。截至去年10月,特斯拉已在中國建成2000多座超級充電站,共設有超11600根超級充電樁。蔚來、小鵬和極氪等企業也在加緊努力,擴大其快速充電網路。不過分析人士表示,大規模採用快速充電技術將給電網容量帶來額外壓力,這將需要額外的努力和投資來升級基礎設施。
中國繼續提高電動汽車的門檻,比亞迪推出了一款新的電動汽車平臺,充電速度與汽油車加油速度差不多。中國電動汽車充電技術的突破雖然很有希望,但在具體細節上還不夠。不過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中國車企在電動汽車充電技術方面正在超越美國和歐盟。
致力於簡化電動汽車充電的美國初創公司Chargeway的創始人馬特·特斯克表示,在電動汽車電池和充電技術方面,特斯拉顯然已經從領先者變成了落後者。
方便、快速的電動汽車充電需要更高電壓的電池技術,以及能夠以最高速度持續供電的充電器。即使是中國也還沒有完全解決這個問題,但比亞迪正在接近這個目標。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