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Helen Reid 報導 由於美國關稅擾亂了依賴從中國、越南和其他亞洲國家進口低成本服裝的快時尚行業,H&M 試圖通過保持價格穩定來從 Zara 和 Shein 等競爭對手手中搶奪美國消費者。
H&M 首席執行官丹尼爾·弗勒爾週四表示,關稅不斷變化造成了動盪,這家全球第二大上市時裝零售商正在為多種情況做準備。
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他表示未來幾個月的挑戰在於“瞭解消費者情緒,我們看到由於種種動盪,美國的消費者情緒有所下降……同時一些企業將被迫進一步提價,而這又會帶來怎樣的機會”。
“不同的競爭對手採取了不同的行動方式,有的更激進,有的更謹慎,”他補充道。
H&M 在美國擁有約 500 家門店,美國是其僅次於德國的第二大市場,2024 年銷售額占比達 13%。
隨著美國關稅增加零售商的成本,相對價格定位成為高管們關注的焦點,而提價時機至關重要,各公司都在密切關注競爭對手,看誰會率先讓步。
對於正努力提高盈利能力的 H&M 來說,長期維持當前價格存在風險,因為成本上漲會侵蝕利潤空間。
但這同時也提供了一個從競爭對手那裏奪取市場份額的機會。
帕雷托證券分析師亞曆山大·西爾傑斯特羅姆表示:“或許他們在美國會提價……但幅度會小於競爭對手。”
他表示,H&M 還可以通過將面向美國市場的服裝生產從面臨最高關稅稅率的中國轉移至孟加拉及其他地區來減輕關稅的影響。
據價格追蹤機構 EDITED 的數據,在包括連衣裙、牛仔褲和襯衫在內的各類商品中,H&M 的主要競爭對手 Zara 在美國的平均價格較去年同期上漲了 28%,而 H&M 在美國的平均價格則同比下降了 3%。
據 EDITED 調查發現,Zara 在 6 月份的價格與今年 1 月相比全面上漲,而 H&M 的價格則基本保持穩定,儘管其首席財務官亞當·卡爾松在 3 月份曾表示,提價可能會抵消關稅的影響。
從中國工廠直接向美國消費者發貨服裝的希音(Shein)公司,自特朗普終止對低值包裹的“微額免稅”待遇以來,也不得不提高價格,並且客戶增長放緩。
從更少、更近的供應商處採購
厄弗爾表示,為了改善供應鏈並加快新款服裝進入門店的速度,過去 18 個月裏,H&M 一直在整合供應商資源,力求從數量更少但規模更大的供應商那裏訂購更多產品,這些供應商在多個國家都設有工廠。
他告訴路透社:“我們會針對每一份訂單進行考量,以決定最佳的採購市場,這取決於工藝、技能、價格情況,但如今更取決於貿易壁壘等地緣政治局勢。”
這使我們在某些情況下決定將產品轉移到不同的市場。
埃爾弗說,H&M 還希望其所有供應商的產能都低於滿負荷,這樣如果某款商品銷售良好,公司就能輕鬆增加產量。
埃爾弗表示,作為其從距離主要消費中心較近的供應商採購產品的“近岸外包”策略的一部分,H&M 正尋求在土耳其、埃及、約旦和摩洛哥等市場擴大其供應商基礎,以服務歐洲市場。
他補充說,H&M 還將在巴西增加供應商,該公司將於下半年在巴西開設首批門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