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Stefano Rebaudo and Danilo Masoni 報導 資金緊張的歐洲各國政府若想對富人加征重稅以填補公共財政缺口並緩解日益加劇的不平等狀況,可能會發現直接徵收財富稅並非最有效的解決辦法。
稅務專家和經濟學家表示,歷史表明,直接徵收財富稅很少能帶來多少收入,而且往往無法達到主要目標。他們指出,有多種更有效的選擇,包括加強對資本收益的審查、徵收遺產稅以及對試圖轉移到避稅天堂的人徵收離境稅。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近期給各國政府的一份指南中指出:“對財富不平等的擔憂並不意味著政府應採用淨財富稅。”“改進資本收入稅往往更公平也更有效率。”
微薄的收入
在歐洲,瑞士、西班牙和挪威對資產超過一定水準的持有者徵收不同形式的財富稅,而法國和英國正在討論這一想法以減少預算赤字。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38 個成員國的平均最高所得稅率從 1980 年的 66%降至目前的 43%。
巴黎經濟學院教授加布裏埃爾·祖克曼的研究表明,在法國和荷蘭等國,處於社會最頂層的那 0.0001% 的高收入者幾乎可以不交稅,因為他們可以把資產存放在控股公司裏。
他支持在 2026 年預算中對法國最富有的 0.01%人群徵收 2%的財富稅,該提案目前正由政界人士進行討論。
祖克曼對路透社表示:“我們需要確保億萬富翁至少和其他社會群體繳納同等稅額。這是一個關乎正義和尊重稅收公平基本原則的基本問題。”
但對一個人的資產存量徵稅並非實現這一目標的唯一途徑,甚至可能並非最佳途徑。
這類稅收通常只能帶來占國內生產總值幾個百分點的微薄收入。這是因為納稅人,尤其是超級富豪,能夠輕易地通過將資產置於企業或信託中、投資於免稅或難以估值的物品(如古董),甚至轉移到避稅天堂等方式來規避納稅。
資本獲得更優厚待遇
此外,財富稅通常對所有類型的財富按相同稅率徵稅——實際上是對擁有低收益資產的人進行懲罰。
相比之下,對資本收益(比如股息和資本利得,即出售資產所獲利潤)徵收的稅款是針對實際收益徵收的。
由於這些收入通常比勞動所得的稅率低,主張對富人徵稅的人認為有調整的空間。
經合組織在今年早些時候發佈的一份報告中稱:“對收益給予的優惠稅收待遇是高淨值個人實際稅率較低的一個重要驅動因素。”
在法國、德國、義大利、韓國和日本等國,資本利得和股息收入按較低的統一稅率徵稅。
一些經濟學家認為,對資本徵收低稅能鼓勵儲蓄、投資和創業,不過經合組織的研究表明,這些目標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實現,比如有針對性的減稅。
經合組織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研究表明,解決辦法包括取消某些房地產等資本收益的免稅待遇,並確保這些收益最遲在資產被繼承或納稅人離開本國(尤其是前往避稅天堂)時徵稅。
遺產稅或許能讓經濟重煥生機
經合組織認為,遺產稅有時被貶稱為“死人稅”,但這種稅既公平又高效。
其研究人員認為,與財富稅相比,它具有諸多優勢,比如不會讓人因擔心繳稅而減少為養老儲蓄,或者只要設置恰當的免稅條款,也不會影響人們為子女攢錢。
反對者稱,繼承的資產在當初獲得收入時已經納稅。他們指出,在大多數主要國家,收入最高的 1%人群已經是國家財政收入的最大貢獻者。
雖然大多數發達經濟體確實對繼承的財富徵稅,但並非所有國家都充分利用了這一手段。
大多數國家不對未實現的資本收益徵稅,並對商業資產提供慷慨的免稅額。
在意大利、波蘭以及在一定限額內,在韓國,繼承人繼承企業無需繳納任何稅款。在愛爾蘭、西班牙和德國,免稅額度非常高。
稅務專家表示,在競爭激烈的全球環境中,政策制定者需要在增加稅收收入和避免富人逃往其他司法管轄區之間找到平衡。然而,稅務活動組織“稅收正義網路”認為,縮小貧富差距對所有人都有益。
“包括最富有的人在內的所有人,其社會成果都會因不平等而受損……高度的不平等會阻礙經濟增長。它會普遍降低預期壽命。”稅務正義網路首席執行官亞曆克斯·科布姆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