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N ZH-CN en EN
English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SKY ECONOMY NEWS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您當前的位置 : 深度· 言論 > 文章内容 返回
德國小鎮曾寄望移民扭轉頹勢,卻發現並非靈丹妙藥
发布:2025-09-01

本網綜合  Riham Alkousaa 報導 十年前,當德國正應對逾百萬移民湧入之際,阿爾特納小鎮看到了扭轉多年人口與經濟衰退的契機。

2015年,這座位於德國西部的工業城鎮主動承擔超額接收100名移民的任務,成為默克爾總理“我們能做到”承諾的典範,由此登上全國頭條。

儘管雙方都從中獲益,但三位現任及前任市政官員向路透社坦言,移民並非萬能良方。

他們透露,在動員起來支持新移民的居民幫助下,許多人找到了住所並開始為當地經濟作出貢獻。但部分人遷往提供更多就業和教育機會的大城市。

官員們表示,另一些人則苦於克服語言和文化障礙,加劇了這個老齡化城鎮不斷攀升的福利開支。

如今部分當地居民抱怨難民和尋求庇護者數量過高。近期選舉結果顯示,反移民的德國選擇黨(AfD)支持率持續攀升,這源於民眾對生活成本上漲、公共財政緊張及基礎設施老化等問題的普遍不滿。

“這杯水既半滿又半空,”移民問題研究員托馬斯·利比格如是說。他曾參與撰寫2018年經合組織關於阿爾特納市難民融合工作的報告。“許多難民找到了工作,但社會凝聚力仍顯不足。”

熱情歡迎

阿爾特納坐落在風景如畫的林木丘陵間,自中世紀起便是工業樞紐。

這座河畔小鎮自詡為鋼絲生產發源地。但前市長安德烈亞斯·霍爾施泰因告訴路透社,當地鋼鐵廠近幾十年來苦於保持競爭力,導致三分之一崗位消失。僅高度自動化的鋼絲行業得以存續。

據世界銀行數據顯示,至2015年,阿爾特納已成為德國西部人口萎縮最快的城鎮之一,僅剩約1.7萬居民,不足1970年代的一半。

官員表示,稅基萎縮嚴重衝擊了市政財政,導致基本公共設施難以維持運營。因學生人數不足,多所學校相繼關閉。

2015年,當霍爾施泰因提出接收超過配額(270人)的難民和尋求庇護者時,獲得了議會成員的廣泛支持。

“接納家庭意味著能填補空置住房、重啟教室並為小鎮注入新活力,”阿爾特納融合事務專員安妮特·韋澤曼表示,“這是雙贏之舉。”

霍爾施泰因指出,該鎮早年已接納過多輪移民勞工,包括1960年代招募的義大利和土耳其工人充實工廠勞動力。因此當地居民早已習慣與不同文化背景、語言背景的鄰居共處。

每位難民家庭或個人都配有當地“kuemmerer”(照料者)引導適應環境。眾多居民自發提供幫助:募集物資包捐贈、為新移民配置家居、陪同就醫、協助辦理手續。

報告指出,該鎮利用高空置率將新移民安置於公寓而非收容所,有效促進了社區融合。

“我們給孩子們準備了玩偶,”81歲的早期志願者多羅蒂·伊森貝克回憶道,“還有一群老人精心裝飾公寓,讓他們感受到賓至如歸。”

該計畫的數據記錄尚不完整。官員表示未追蹤2015年以來移民數量及其後續狀況。

但韋澤曼指出,截至2024年,當年新增的100名移民中約半數仍居住在阿爾特納。其餘移民大多遷往大城市,少數伊拉克人選擇返鄉。

34歲的伊拉克難民胡馬姆·阿爾格布裏便是留居者之一,他於2015年10月乘巴士抵達。他說當時完全不知會遇到什麼,但當地人的熱情接待消除了他的恐懼。

小鎮的融合計畫促成了持久的紐帶。通過翻譯介紹,他結識了85歲的退休護士烏爾蘇拉·潘克,他稱她為“歐米”(祖母)。

兩人友誼始於古布裏協助她籌辦藝術展。“他掛畫時如此精准細緻,”潘克微笑回憶道。

她成為古布裏的引路人,鼓勵他嘗試各類職業培訓直至找到人生方向。如今他已在附近骨科創傷診所擔任護士。

“在大城市裏,你只是個數字。在這裏,人們認識我。烏希就是我的家人,”格布裏用潘克的昵稱說道,“家人不必血脈相連——是那些傾聽你、幫助你、支持你的人。”

德國選擇黨崛起

並非所有人都如此歡迎難民。2015年首批難民抵達後不久,當地一名消防員就縱火焚燒了難民收容所。這起縱火案中無人受傷。

兩年後,市長霍爾施泰因遭遇持刀襲擊,行兇者聲稱其難民政策是作案動機。

隨著每年湧入的移民不斷增加,部分居民的情緒開始惡化。

“這裏幾乎聽不到德語了,全是外國人,”漢內洛蕾·溫德勒在雜貨店外說道,“我對外國人並無惡意,他們都是人。但現在實在太多了。”

針對默克爾開放移民政策的憤怒情緒——這些移民多為逃離中東和非洲戰亂貧困的人群——助推了德國選擇黨(AfD)的崛起,該黨現已成為德國主要反對黨。

阿爾特納所在的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NRW)是德國人口最多的州,相較東部地區較為開放。但德國領先民調機構福薩社會研究與統計分析研究所所長曼弗雷德·格爾納指出,德國選擇黨正在該州小鎮和鄉村地區不斷滲透。

他指出,移民問題並非北威州民眾的主要關切,更令他們憂慮的是通脹攀升、汽車業裁員潮以及經濟衰退的陰霾。

“僅約半數支持者相信德國選擇黨能治理得更好,”格爾納坦言,“人們投票給該黨更多是出於對其他政黨的失望。”

該黨在2月聯邦選舉中於阿爾特納市獲得近24%選票,遠高於2017年和2021年約10%的支持率。

“阿爾特納是融合失敗與政治失策的典型案例,”馬克郡議會德國選擇黨黨團領袖克勞斯·拉特施表示,該議會轄區包含阿爾特納市。

“我們周圍的一切都在走下坡路,”他列舉了能源成本上漲、企業倒閉、街道垃圾遍地和交通服務不足等問題。“市民每天都經歷這些問題,他們看到過去的承諾從未兌現。”

儘管如此,該黨在阿爾特納的存在感仍很弱。它沒有辦公室,也不會在9月14日舉行的州市政選舉中派候選人參選。

2017年,阿爾特納為德國難民融入社會所作貢獻獲得聯邦政府表彰。

但人口持續萎縮。據州統計局數據,截至2024年底,當地居民僅16600餘人,較2015年減少4%。

儘管市政財政狀況有所改善,霍爾施泰因指出這主要歸功於削減開支、增稅以及當地鋼鐵加工業的復蘇,而非選擇留下的少數移民。

官員表示,即便有人離開,仍有新移民持續湧入。

一位敘利亞超市店主及其兩名顧客(因擔心引發不必要的關注而要求匿名)表示,該鎮經濟實惠的住房和友善的聲譽吸引了他們。

霍爾施泰因坦言,歷經多年付出,部分早期志願者正逐步退出,尋找接替者日益困難。

但他強調小鎮面貌基本未變:“這是積極信號。新移民融入社區,子女進入學校,生活仍在延續。”

回顧過往,他依然堅信默克爾的決策正確。

“我們能夠做到,”他坦言,“但批評者同樣有理——德國不可能無限期接納如此規模的移民。”

上一篇:新設250美元簽證費恐加劇美國旅遊業低迷
下一篇:莫迪與習近平稱中印是夥伴而非對手
相關推荐
  • 沃爾沃CEO薩繆爾森預測:中國電動汽車攻勢將淘汰部分西方車企
    链接阅读
  • 宇樹王興興:目前機器人硬體完全夠用,最大問題還是AI模型無法很好利用硬體
    链接阅读
  • “強化學習之父”薩頓:人工智慧正在進入以持續學習為核心的“經驗時代”
    链接阅读
  • 印度政府經濟顧問警告:特朗普關稅或拖累GDP增長0.5%
    链接阅读
  • AI教父辛頓:AI正在壓縮入門級崗位,變富的只會是少數人
    链接阅读
  • 沒有雷軍IP小米如何開拓東南亞市場:堅持性價比原則,文化差異是最大壁壘
    链接阅读
  • 微軟CEO納德拉親授:用5個提示詞,AI重塑高管工作效率
    链接阅读
  • 藥明生物CEO:創新藥出海熱度會持續,但不是分子好就可以出海
    链接阅读

歡迎瀏覽閱讀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

投稿郵件:
news@skyeconomymedia.com

特朗普治下美國民主倒退助長全球獨裁者氣焰

2025-09-11

歐洲企業因經濟放緩而裁員

法國總統馬克龍任命忠實支持者勒科努為新總理

2025-09-10

危機頻發的法國深陷債務泥潭

2025-09-09

蘋果秋季發佈會前瞻:“史上最薄”iPhone亮相,Pro系列或漲價

貝森特稱經濟壓力可能迫使俄羅斯坐到談判桌前

2025-09-08

關於我們

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是一家專注於提供英中兩國最新資訊的新聞媒體,作為英中新聞分享的領導者,我們致力於打造一個全球化、多元化的新聞環境,旨在搭建東西方文化橋樑,連接同一星空下的每一處角落。

聯絡我們

編 輯 部:KINGTON UNITED KINGDOM HR5 3DJ
電子郵箱:skyeconomyandmediagroup@gmail.com

總编寄语

穿越天際,照亮世界,星空新聞,不負每一份關注。
友情:英國駐中國大使館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 新華網 中國日報 鳳凰網 中國僑網 歐洲時報 俄羅斯龍報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2023 SE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