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N ZH-CN en EN
English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SKY ECONOMY NEWS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您當前的位置 : 深度· 言論 > 文章内容 返回
孫凝暉院士:“AI賦能科學發現”最大作用是突破人類認知極限
发布:2025-08-22

近日,由中國電腦學會主辦的第21屆全國高性能計算學術大會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召開。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腦學會理事長孫凝暉在題為《AI(人工智慧)賦能科學發現》報告中,分享了對這一備受關注話題的思考。

“第五範式”登上歷史舞臺

孫凝暉首先談到,“科學智能”是AI for Science,即“AI賦能科學發現”。這一研究範式的出現,始於AlphaFold在蛋白質結構預測上的突破。2020年,AlphaFold在CASP14大賽中成功預測了2/3的目標蛋白結構,開啟了基於AI預測蛋白、核酸等分子結構的歷史進程。

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授予AI基礎理論和科學發現領域的科學家,展現了對AI的“偏愛”。孫凝暉認為,這標誌著國際學術界公認AI技術已進入科學領域,“代表著科研範式的重大改變”。

“融合大模型、大算力、大數據和大團隊服務等特點的科學研究,對科學發現的作用就像大科學裝置一樣,是一個新範式。”孫凝暉說,新範式的形成,除了“大模型、大算力、大數據”外,還離不開物理、化學、生物、AI等各領域科學家和工程師團隊的長期工作,以及企業資金的支持。

孫凝暉表示,在“AI賦能科學發現”之前,現代科學活動存在4種範式,即基於實驗觀察的科學實驗範式、依賴科學家的理論推演範式、借助計算設備的科學計算或數值模擬範式、基於實驗和理論數據計算的科學數據範式。如今,“AI賦能科學發現”當屬“第五範式”,正登上歷史舞臺。

幫助科學家從“增肌強體”到“賦予大腦”

AI如何賦能科學發現?孫凝暉提出,從資訊化視角看,“AI賦能科學發現”的核心在於構建觀測(Observe)、模擬(Orient)、猜想(Hypothesis)與實驗(Verify)4個環節,並將數據驅動和智能演算法驅動引入這4個環節,形成“OOHV全環的AI賦能”。

“在這4個環節中,資訊技術總能發揮作用,讓知識獲取、分享、檢索、交換更方便,讓資訊抽取更簡單。”孫凝暉談到,推演模擬環節本質上是“高性能計算+AI”,而機器學習、大模型能通過處理科學數據發現規律、驗證猜想,此外,觀察和實驗未來也可依靠具身智能。

從具體案例看,孫凝暉認為,資訊學科的主要任務是提供工具。他有一個形象的比喻:資訊技術賦能科學的手段如同從“增強肌肉(算力)”到“提供營養”(數據),如今正朝著“賦予大腦”(AI)的方向進化。

“‘AI賦能科學發現’更大的作用是突破人類認知極限,這也是科學研究的最高追求。”孫凝暉說,人類在第三範式和第四範式下都有許多突破認知極限的工作,比如通過科學計算,我們既能做公里級精度的中短期天氣預報,也能做全球尺度的氣候變化預測;通過數據解析,人類得以從基因組層面認識自己,利用天文望遠鏡摸到黑洞的“脈搏”。如今,在“第五範式”下也有突破人類認知極限的工作。

不過,孫凝暉提醒,AI工具並不是萬能的,科學發現依然離不開高性能計算這一基礎手段。同時,在解決實際科學問題時,如何對齊“AI賦能科學發現”共性工具的科學語義,將成為一個關鍵問題。

嶄新的方法論和學術生態正在形成

孫凝暉剖析了“AI賦能科學發現”面臨的數據、模型和計算問題。“科學數據大概來自4個方面,即理論數據、觀測數據、實驗數據和知識數據,‘AI賦能科學發現’數據集不僅需要長期積累,還需要關注數據的AI-Ready化與成熟度。”孫凝暉表示。

在模型方面,孫凝暉提到,OpenAI將實現通用人工智慧的路徑分為5個階段:對話者、推理者、代理者、創新者、組織者。這5個階段對應的AI依次加入了數據驅動、知識嵌入、物理約束、人機協同、群體智能的能力。目前,“AI賦能科學發現”的能級正處於“數據驅動+知識嵌入+物理約束”的三輪驅動階段。

在孫凝暉展示的能級圖中,AI進階像“單車”到“高鐵”那樣循序漸進。僅靠數據驅動的AI仿佛“單輪車”,隨著知識嵌入,AI成了“自行車”;加入物理約束後,AI堪比“三輪摩托車”;而隨著人機協同、群體智能等更多“車輪”的加入,AI有望變成“跑車”“高鐵”,將大大加速人類科學發現的進程。

在計算問題上,孫凝暉提到,衡量計算有兩個關鍵維度,即精度和架構。“AI賦能科學發現”不僅需要高精度計算,還需要能夠降低負載的融合架構。他表示,未來智算的融合架構是什麼樣,成為電腦科學家需要思考的問題。

孫凝暉展望說,隨著算力集群的堆疊、數據來源的多樣化、模型參數規模等的進一步提升,未來算力將進化成為Z級(每秒可進行1021次浮點運算)智能超算,數據方面將發展為由海量常識數據、高質量理論數據、實驗數據及增強數據來解決更複雜的問題,模型方面將出現一個參數量超過千億的通用科學智能大模型。

孫凝暉認為,隨著AI技術對科學研究範式的重構,新研究工具鏈湧現,頂級期刊開設專欄,全球頂尖機構成立相關或專門研究單元,嶄新的“AI賦能科學發現”方法論和學術生態正在形成。

 

來源:中國科學報

上一篇:馬斯克旗下xAI被曝隱私問題,37萬條用戶聊天記錄遭公開
下一篇:內塔尼亞胡稱以色列將重啟加沙談判以結束戰爭並釋放人質
相關推荐
  • 宇樹王興興:目前機器人硬體完全夠用,最大問題還是AI模型無法很好利用硬體
    链接阅读
  • “強化學習之父”薩頓:人工智慧正在進入以持續學習為核心的“經驗時代”
    链接阅读
  • 印度政府經濟顧問警告:特朗普關稅或拖累GDP增長0.5%
    链接阅读
  • AI教父辛頓:AI正在壓縮入門級崗位,變富的只會是少數人
    链接阅读
  • 沒有雷軍IP小米如何開拓東南亞市場:堅持性價比原則,文化差異是最大壁壘
    链接阅读
  • 微軟CEO納德拉親授:用5個提示詞,AI重塑高管工作效率
    链接阅读
  • 藥明生物CEO:創新藥出海熱度會持續,但不是分子好就可以出海
    链接阅读
  • 特朗普冷淡美印關係,莫迪親近中國和俄羅斯
    链接阅读

歡迎瀏覽閱讀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

投稿郵件:
news@skyeconomymedia.com

特朗普治下美國民主倒退助長全球獨裁者氣焰

2025-09-11

歐洲企業因經濟放緩而裁員

法國總統馬克龍任命忠實支持者勒科努為新總理

2025-09-10

危機頻發的法國深陷債務泥潭

2025-09-09

蘋果秋季發佈會前瞻:“史上最薄”iPhone亮相,Pro系列或漲價

貝森特稱經濟壓力可能迫使俄羅斯坐到談判桌前

2025-09-08

關於我們

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是一家專注於提供英中兩國最新資訊的新聞媒體,作為英中新聞分享的領導者,我們致力於打造一個全球化、多元化的新聞環境,旨在搭建東西方文化橋樑,連接同一星空下的每一處角落。

聯絡我們

編 輯 部:KINGTON UNITED KINGDOM HR5 3DJ
電子郵箱:skyeconomyandmediagroup@gmail.com

總编寄语

穿越天際,照亮世界,星空新聞,不負每一份關注。
友情:英國駐中國大使館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 新華網 中國日報 鳳凰網 中國僑網 歐洲時報 俄羅斯龍報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2023 SE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