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技巨頭推進人工智慧開發,促使運營數據中心的電力需求飆升。建設發電廠和輸電線路的熱潮隨之而來,這種繁榮可能會大幅推高美國居民和小企業的電費。
遍佈美國佛吉尼亞州、俄亥俄州等地的數據中心需要電力驅動運轉。據《紐約時報》日前報導,2023年,裝有伺服器的大型建築消耗了美國4%以上的電力,美國政府分析人士估計,短短3年內,這一比例將增加到12%。部分原因在於,訓練和運行人工智慧系統的電腦耗電量巨大。
未來幾年,人工智慧的發展可能會進一步加劇美國電費漲幅。據報導,數據中心需要對電網進行昂貴的升級,除非州監管機構和立法者迫使科技公司承擔這些費用,否則升級成本將通過更高的費率分攤給居民和小企業。卡內基梅隆大學和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6月份的一項分析發現,受數據中心影響,到2030年,美國電費平均將上漲8%,而在佛吉尼亞州等地,漲幅可能高達25%。
在一些地方,這種情況已經出現。根據當地一家主要公用事業公司以及一個覆蓋13州和哥倫比亞特區的獨立電網監測機構的數據,從6月開始,俄亥俄州一個普通家庭的電費每月至少增加了15美元,根源就在於數據中心。
但科技公司堅稱,它們並沒有試圖把能源成本轉嫁給居民和小企業,並表示願意為自己使用的電力以及供電所需的大部分設備付費。不過,報導稱,儘管科技公司聲稱不想給他人帶來負擔,但它們常常遊說監管機構,要求將部分升級成本分攤給所有用戶。它們辯稱,數據中心能為當地帶來就業機會,而電網升級最終也會惠及當地企業和居民。
俄亥俄州一家公用事業公司的高管卡姆蘭·阿裏(Kamran Ali)曾表示,他擔心巨大的電力需求會給電網帶來沉重負擔,並損害其他消費者的利益。俄亥俄州的公用事業公司已承諾,到2030年為該地區30個數據中心供電,但科技行業正在提出額外的要求,為90多個數據中心供電,這可能相當於整個紐約州在夏季高峰時段的用電量。
另一個風險點來自增長放緩。科技公司要求的電力可能遠超它們最終的實際使用量,科技公司的高管們可能高估了人工智慧的需求,或低估了未來晶片的能效。屆時,居民和小企業將被迫承擔大部分成本。畢竟科技公司宣佈建設的數據中心,有的從未動工,有的被推遲數年。
2010年,數據中心開發商Unicorn Interests告知大型公用事業公司Dominion Energy,將在佛吉尼亞州馬納薩斯地區機場附近建造一個數據中心,2013年7月需要電力。佛吉尼亞州監管機構批准了 Dominion公司4200萬美元的計畫,建設一座變電站和一條輸電線。到2013年春末,Dominion已經採購了專案所需的大部分材料,並完成了一些場地工作,但Unicorn卻落後於計畫。
最終,這個數據中心直到2017年夏天才簽下第一個客戶。在四年的延遲期間,馬納薩斯及其周邊地區的納稅人為沒有使用的升級支付了數百萬美元。不過,Dominion發言人亞倫·魯比(Aaron Ruby)表示,另一個數據中心專案取代了Unicorn,並承擔了部分成本,因此 “對居民客戶的影響即便存在,也是暫時且微小的”。
科技公司計畫繼續建設數據中心,但選址尚不明確,這讓公用事業公司面臨過度建設的風險。例如微軟曾在去年10月份宣佈建設三個數據中心園區的計畫,這些園區將需要來自俄亥俄州公用事業公司的電力。但6個月後,微軟改變了其數據中心戰略,並表示將暫停俄亥俄州的專案。而那些地塊在可預見的未來仍將是農田。
來源:中國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