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Libby George 報導 英傑華(Invesco)對管理著 27 萬億美元資產的主權財富基金和央行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全球主權財富基金正轉向積極型基金管理以及對中國市場的投資,而各國央行則在分散儲備以應對動盪的全球環境。
儘管如此,美元仍佔據著主導地位,儘管擔憂日益加劇,但大多數央行表示,即便有可能,美元作為首要儲備貨幣的地位也需二十年才能被取代。
景順(Invesco)官方機構業務主管羅德·林格羅(Rod Ringrow)表示:“資產規模超過 1000 億美元的機構——也就是那些規模相當大的機構——它們對轉向主動管理的興趣最為濃厚。”
他補充道,在可預測的市場環境中,資金青睞被動管理,但如今“情況已不再如此”。他認為,這“為整個策略定下了基調……轉向主動管理”。
去年,主權財富基金的平均回報率為 9.4%,這是該調查歷史上並列第二好的業績。
然而,市場波動加劇,去全球化擔憂升溫——從十年的長遠來看,人們最大的擔憂集中在氣候變化和不斷攀升的主權債務水準上。
例如,在接受調查的 58 家央行中,超過 70% 的央行現在認為,美國債務的增加正在對美元的長期前景產生負面影響。
然而,78%的人認為,要出現一種能與美元抗衡的可靠貨幣,還需要二十多年的時間。這一比例較去年的 58%有所上升,而目前僅有 11%的央行認為歐元的地位在提升,去年這一比例為 20%。
中國焦慮症
這項調查是在 1 月至 3 月期間進行的——在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宣佈“解放日”關稅舉措之前,也是中國深思科技人工智慧公司嶄露頭角引發熱議之時。
財富基金對中國資產的興趣正在大幅回升,近 60% 的財富基金打算在未來五年增加在中國的投資,尤其是科技領域。
儘管美中關係不斷惡化,但在北美這一比例躍升至 73%,而在歐洲則僅為 13%。
該調查稱,如今,財富基金正以曾經對待矽谷的那種“戰略緊迫感”來關注中國的創新驅動型產業。
“有點害怕錯過機會,”林格羅解釋道,認為“我得馬上去中國”,因為中國正逐漸成為全球半導體、雲計算、人工智慧、電動汽車和可再生能源領域的領導者。
私人信貸也已成為尋求替代收入來源和增強抗風險能力的基金的關鍵關注點。目前,73%的財富基金採用私人信貸,高於去年的 65%,且有半數基金正在積極增加相關配置。
報告稱:“這代表著主權資產配置方面最具決定性的趨勢之一。”
穩定幣(一種最常見的與美元 1:1 掛鉤的加密貨幣)也正越來越受到關注,尤其是在新興市場財富基金中。
近半數基金表示穩定幣是他們傾向於投資的數字資產類型,不過這仍落後於比特幣等資產,比特幣的這一比例為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