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帶有“中國製造”標籤的產品一直與大批量生產和劣質相關聯,部分原因在於,全球對廉價通用品的需求使中國成了世界工廠。
但對克萊爾·卡裏略來說,有一個中國品牌的產品值得她千里迢迢來到中國,排隊數小時為之一擲千金。
24歲的卡裏略來自菲律賓,是一名數字行銷顧問,她表示:“這能讓我開心,就像給自己買了一個小禮物。”她所說的是泡泡瑪特的“眼淚工廠”系列玩具,它是一個無性別角色,有著紅撲撲的臉頰、緊鎖的眉頭和淚汪汪的眼睛。
卡裏略的故事並非個例。在TikTok上搜索“泡泡瑪特”,就會出現數以萬計的開箱分享視頻。有大批粉絲遠赴海外,在不同的泡泡瑪特門店、自動售貨機或快閃店中尋找在其他地方已售罄或限定產品;在臉書網站和微信的群組裏,粉絲們還會更新該品牌推出新品的時間或補貨時間。
阿什莉·杜達列諾克在中國內地和香港經營一家消費者研究諮詢公司,她說,泡泡瑪特與國內外競爭對手的區別在於,它能夠讀懂消費者的情緒。這些情緒可以是叛逆、逃避,也可以是疲於工作或學習,泡泡瑪特的顧客購買的不僅是玩具,更是一種自我象徵。
埃麗卡·金阪(音)是美國埃默裏大學的英語助理教授,她表示,這些玩具往往沒有實際用途,但能“為我們的日常活動和環境增添一絲活力和想像力”。
泡泡瑪特通常以“盲盒”形式出售玩具,消費者購買時並不知道自己會拆出哪一款玩具。
消費者研究顧問杜達列諾克認為,泡泡瑪特在全球取得成功是該公司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的能力帶來的直接結果。杜達列諾克說,“中國出現這樣的公司並不奇怪”,這是因為“中國是世界上競爭最激烈的數字市場,可能擁有最挑剔的消費者”。
對一些人來說,這激發了他們前往中國的興趣——就為了參觀中國各大泡泡瑪特門店和相關景點。現年30歲的內容創作者薩曼莎·托德來自澳大利亞,她參觀了倫敦、東京、新加坡和墨爾本的泡泡瑪特門店,隨後把目光投向了上海的全球旗艦店。這家門店占地500多平方米,分上下兩層,設計極具未來感。在迷上泡泡瑪特之前,她從未想過自己會踏上這樣一場旅行。
杜達列諾克說,你以相對合理的價格購買盲盒,一定會得到一個可愛的小物件。她說:“這是盒子裏的幸福。”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