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8月20日報道,中國對自動駕駛技術的支持不斷增強,這讓無人駕駛計程車的先驅企業在中國一些大城市佔據先機。分析人士說,這些中國公司可能很快就會成為這個潛在價值逾千億美元市場的全球領軍者。
據報導,最近幾周,北京、上海、廣州等中國城市紛紛採取行動推進自動駕駛應用,其中包括允許不配備安全員的無人駕駛計程車上路,擴大無人駕駛測試區域,或是針對這一新興行業發佈詳細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監管方案。
而作為“新質生產力”投資浪潮的一部分,目前中國已有超過3.2萬公里的測試示範道路可供第一代自動駕駛計程車使用。
報導稱,這幫助了互聯網巨頭百度以及文遠知行、小馬智行等初創企業將無人駕駛汽車帶到中國街頭,並推動這些企業走向從上海到紐約的證券交易所。
交銀國際的行業分析師陳慶指出,今年以來,關於無人駕駛計程車開發及商業化的政策和努力正在“加速”。他說:“這將是中國無人駕駛計程車行業的一個轉捩點。”
雖然相關技術尚未完全準備好迎接自動駕駛黃金時代的到來,但政策變化的步伐和中國相對較高的電動汽車普及率(電動汽車比傳統汽車更適合自動駕駛系統)激發了市場對這一板塊的樂觀情緒。
高盛的分析師認為,自動駕駛技術的全面普及至少還需要幾年時間,但商用自動駕駛汽車,包括無人駕駛計程車,可能會來得更快。他們在最近的一份研究報告中寫道:“到2030年,全球可能會有幾百萬輛用作網約車的商用自動駕駛車輛上路。”
分析人士認為,中國企業的自動駕駛技術不像特斯拉的自動駕駛系統那麼先進,但中國擁有其他優勢,包括其擁有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
由於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通常配備先進的軟體,它們比傳統汽車更容易與自動駕駛技術相融合,其電子架構需要的佈線更少,並且可以遠程更新。
據報導,中國一直在推動其所說的“車路雲一體化”建設,以促進自動駕駛的普及。部署路邊感測器並使用統一的雲系統可幫助自動駕駛計程車作出更優決策,這不僅有助於降低製造商的成本,也有助於縮小與尖端技術之間的差距。
分析人士稱,這些努力可能很快就會取得成效。中國已經確定了20個入選“車路雲一體化”應用試點的城市,將建設支持自動駕駛的基礎設施。與此同時,各公司的相關測試里程累計已超過1.2億公里。
諮詢機構全球數據公司的汽車市場問題專家約翰·曾(音)表示,由於政策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和電動汽車的高度普及,中國公司有望在無人駕駛汽車領域佔據全球領先地位。
他說:“中國具有優勢,其自動駕駛發展將比其他國家更快。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