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Oliver Hirt 和 Noele Illien 報導 隨著瑞信在去年被瑞銀收購後逐漸淡出歷史舞臺,全球銀行正擴大在瑞士的業務,以利用企業分散業務的需求。
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和美國銀行(Citi and Bank of America)等都在增加員工,並積極吸引瑞士經濟的基石——中小企業。
“當一個玩家被吸收後,就會重新洗牌,這就創造了機會,”法國巴黎銀行瑞士業務負責人恩納·帕裏塞特(Enna Pariset)說。“有時候,你很幸運。”
然而,他們的逐步擴張是否能真正挑戰瑞銀,目前還不得而知。瑞銀的市場地位已經讓一些公司感到不安,並引起了瑞士競爭監管機構COMCO的擔憂。
瑞信在一系列醜聞之後分崩離析,長期以來一直被瑞士業界視為與瑞銀共同主導銀行業務的自然合作夥伴。“瑞信倒閉後不久,企業立即開始與我們等外國銀行展開洽談,”花旗瑞士商業銀行部門負責人尤爾格·霍比(Jurg Hobi)說。
霍比表示,花旗從2022年9月開始為瑞士小型企業提供國際業務,正從對過度依賴單一銀行以及信貸不足的擔憂中獲益。
目前,花旗在瑞士商業銀行部門雇傭了8名員工,並計畫到2028年將這一數字翻倍。
瑞士機械製造商協會(Swissmechanic)主席尼古拉·特塔曼蒂(Nicola Tettamanti)歡迎外國銀行的舉措,儘管他表示這些好處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顯現。
“作為一個競爭愛好者,我對市場上有更多玩家感到很舒服,這將帶來更好的服務和更低的價格,”他對路透社表示。
“我認為他們會先專注於大公司,但銀行建立起業務後,小型公司最終也會受益,”特塔曼蒂補充道。他還希望瑞士銀行在國外也能發展良好。德意志銀行的瑞士企業銀行業務部門有50名員工,比2023年初增加了10%,德國、瑞士和奧地利業務單元負責人Veronique Voser表示。
她說,瑞信的倒閉促使德國銀行在瑞士擴張,並接管年營收至少5億瑞士法郎(合5.6億美元)的企業。
“我們既贏得了新業務,又增加了現有客戶的業務量,”沃瑟說,並指出2022年和2023年的營收實現了兩位數增長。
但瑞士最大的銀行UBS(瑞銀)卻遠遠領先於它們。
對於零售銀行客戶、富人和像雀巢、羅氏和諾華這樣的大型企業來說,選擇可能仍然很廣泛——但較小的企業感覺不太自在。
“就貸款融資而言,我看到競爭對手提高了價格,客戶要求我們作為替代方案介入,”巴黎特說。
瑞士金融監管機構FINMA上周表示,儘管反壟斷機構COMCO提出了擔憂,但瑞信和瑞銀的合併並未引發競爭問題。COMCO表示,這一交易需要進行更深入的審查,並稱在企業銀行業務領域,沒有可以與瑞銀相提並論的“完全成熟的替代方案”,並敦促當局鼓勵“有效的競爭”。
當被問及競爭格局時,瑞銀的一位發言人指出,該行此前曾發表聲明,駁斥了對其規模的批評。
瑞銀瑞士業務負責人薩賓·凱勒-布斯(Sabine Keller-Busse)本月在接受《新蘇黎世報》(Neue Zuercher Zeitung)採訪時表示,自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倒閉以來,競爭對手一直在試圖挖走其客戶。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瑞士企業銀行業務負責人布魯克·瓦特爾(Brooke Wachtel)表示,機會窗口正在關閉。 “企業正在尋找新的銀行合作夥伴,預計將在未來12至18個月內填補這一空白,”她說。
主要為年銷售額超過2億瑞士法郎的企業提供服務的法國巴黎銀行(BNP),已躍升為瑞士法郎計價債券市場的第二大玩家,並希望進入股份回購領域,該行瑞士業務負責人帕裏塞(Pariset)表示。
帕裏塞補充稱,BNP在小型出口商中看到了機遇,並指出,自2022年以來,該行已在投資銀行業務領域聘請了約50名員工,其中約有12人來自瑞士信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