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報導,中國正計畫進行十年來的首次大熊貓普查,並希望恢復將圈養大熊貓放歸自然棲息地的做法。人們希望大熊貓保護工作促進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增長。
報導稱,迄今為止,中國有關部門已對野生大熊貓種群進行了四次普查。最近一次普查顯示,截至2013年年底,中國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達1864只,而20世紀80年代的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約為1100只。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員說,預計下一次普查將顯示大熊貓數量有所增加。他說:“我們發現遇到大熊貓的概率增加了。”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臥龍核桃坪基地的野化專家吳代福說,從2003年至今年初,中國有關部門共將12只大熊貓放歸自然棲息地。
吳代福說,今年可能放歸兩只大熊貓,明年可能再放歸三只。
報導稱,大熊貓在20世紀成為中國的國家象徵。近幾十年來,它已成為中國西部山區旅遊業和大規模保護工作的焦點。
近年來,以繁殖率低而聞名的大熊貓生存前景有所改善。2016年,國際自然保護聯合會將大熊貓從瀕危物種名單中移除,列為易危物種。
2021年,中國政府建立了一個橫跨多個省份、面積廣闊的大熊貓國家公園。去年,中國中央政府為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園區投資了上億元人民幣。
吳代福說,預計還會有更多的基礎設施投資。他說,“過去一二十年裏,我們一直在積累經驗”,“批量野外放歸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報導稱,幾十年來,大熊貓一直是中國外交活動的主角。
去年,全球共有728只大熊貓被圈養,其中46只是新孕育的。大熊貓租約通常意味著,在海外出生的大熊貓幼仔仍歸中國所有,它們將在幼年時被送回中國。
專家說,大熊貓繁殖在一定程度上借助體外受精,但大多數是自然繁殖。世界自然基金會在一份聲明中稱,野生大熊貓種群出現了“可喜的趨勢”,野化有助於降低近親繁殖的風險。
大熊貓及其森林家園的未來顯然取決於更大的努力,尤其是在氣候變化的影響日益加劇的情況下。
四川大相嶺大熊貓生態適應性放歸基地的護林員們在森林中安裝了攝像頭,試圖追蹤這些動物。
根據追蹤資訊,在放歸的大熊貓中,估計有10只大熊貓存活了下來。吳說:“我堅信它們有後代。但目前還沒有證據證明這一點。”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