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四大啤酒龍頭之一的重慶啤酒,上半年營收淨利“雙降”,高檔啤酒增長乏力。
8月14日晚間,重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啤酒,600132.SH)披露2025年半年度報告,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8.39億元,同比下降0.24%;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8.65億元,同比下降4.03%。其中,第二季度營業收入44.84億元,同比下降1.84%;歸母淨利潤3.92億元,同比下降12.7%。

據Wind數據,這是自2015年中期以來,重慶啤酒首次出現營收和淨利潤“雙降”的局面。

(重慶啤酒近年來業績表現,來自Wind數據)
在半年報中,公司管理層援引國家統計局數據稱,2025年1-6月,中國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啤酒產量1904.4萬千升,同比下降0.3%。公司上半年實現銷量180.08萬千升,同比增長0.95%,優於行業表現。上半年公司面臨諸多外部挑戰,啤酒市場競爭也更加激烈。
公開資料顯示,重慶啤酒是全球三大啤酒公司之一丹麥嘉士伯集團成員,也是嘉士伯在中國經營啤酒資產的唯一平臺。其前身為重慶啤酒廠,成立於1958年。1997年,重慶啤酒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通過多次股權收購,嘉士伯在重慶啤酒的持股比例於2013年底達到60%,成為重慶啤酒的絕對控股大股東。2020年,嘉士伯履行承諾,完成重大資產重組,將嘉士伯在中國控制的啤酒資產注入重啤股份。公司依託“國際品牌+本地品牌”的品牌組合,國際品牌有嘉士伯、樂堡、1664、布魯克林、夏日紛等,本地品牌有烏蘇、重慶、山城、西夏、大理、風花雪月、京A等。半年報顯示,嘉士伯香港和嘉士伯重慶分別為重慶啤酒第一、第二大股東,合計持股60%。
從中國啤酒行業上市公司規模來看(以2024年營收為參考),重慶啤酒當前排在第五位。2024年百威亞太62.4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53億元)、華潤啤酒386.35億元、青島啤酒321.38億元、燕京啤酒146.67億元、重慶啤酒146.45億元、珠江啤酒57.31億元。
從產品來看,重慶啤酒產品檔次按消費價格進行劃分,包括消費價格8元及以上為高檔,消費價格大於等於4元小於8元為主流,消費價格4元以下為經濟。高檔產品代表有嘉士伯、樂堡、1664、紅烏蘇等;主流產品代表有重慶、烏蘇、大理、山城、西夏等;經濟產品代表有山城、西夏等。
重慶啤酒業績高度倚賴高檔和主流產品的增長,據半年報,二者合計貢獻營收占比超95%。然而當前高檔產品增長乏力,主流產品營收下滑,經濟產品難以拉動公司整體增長。具體來看,本期高檔產品實現營收52.65億元,同比增長0.04%;主流產品營收31.45億元,同比下降0.92%;經濟產品營收1.95億元,同比增長5.39%。

按區域分類,本期西北區實現營收25.96億元,同比增長1.75%;中區營收35.32億元,同比下降0.7%;南區營收24.79億元,同比下降1.47%。
儘管上半年營收淨利雙降,重慶啤酒的經銷商卻較上年同期增加103家。報告期末公司共有經銷商3091家,較2025年3月31日增加11家,較2024年6月30日增加103家。
業績“失速”的背景下,重慶啤酒加碼產品創新、轉向非現飲管道需求突破。公司8月14日在互動平臺稱,大理蒼耳橙味汽水目前還在持續進行市場推廣和產品打磨階段。此外,公司在25年的第二季度在烏蘇品牌下麵推出了烏蘇大紅袍精釀,在風花雪月品牌下麵推出了龍井綠茶啤酒。
值得一提的是,近幾年來,重慶啤酒堅持大手筆分紅。據年報,公司2024年度共計派發現金紅利11.62億元,占2024年歸母淨利潤104.21%;過去三個會計年度累計現金分紅金額約37.75億元。
當前,啤酒行業整體承壓,啤酒上市公司業績也出現明顯分化。燕京啤酒(000729.SZ)上半年營業收入85.58億元,同比增長6.37%;歸母淨利潤11.03億元,同比增長45.45%。百威亞太上半年收入31.36億美元,同比下降5.6%;股權持有人應占溢利4.09億美元,同比下降24.4%;其中,中國市場上半年表現疲軟,收入下降9.5%。珠江啤酒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25年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在5.75億元至6.25億元之間,同比增長15%至25%。
廣發證券近日發佈研報稱,啤酒行業的產業邏輯當前正從供給側走向需求側,供給側邏輯保障了分紅與企業盈利的穩定性,從股息率視角下啤酒龍頭具備較強配置價值,需求側邏輯則為行業的成長性加碼,傳統大單品放量與新口味化機會共存。
興業證券認為,展望來看,核心消費人群數量在未來5年仍有支撐,啤酒行業消費量有望保持平穩,同時借鑒海外經驗,並結合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區域間升級節奏差異帶來的充足市場縱深、現飲管道占比較高帶來更高提價自主性和升級潛力等現實因素,我們認為啤酒高端化仍是中長期的主要趨勢以及競爭的勝負手,此外第二曲線外延探索有望打開長期想像空間。
據大智慧VIP,截至8月14日收盤,重慶啤酒漲0.32%,報55.57元/股;今年以來累計跌10.37%。
來源:中國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