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Klaus Lauer and Holger Hansen 報導 知情人士週二透露,德國五大頂尖經濟研究機構已將歐洲最大經濟體2025年的增長預期小幅上調至0.2%。
這些機構在4月預測中曾預計今年增長0.1%,明年增長1.3%。
新政府計畫大幅增加基礎設施和國防開支,預計將支撐長期增長,但受美國政府全球貿易戰衝擊,當前經濟仍將面臨困境。
2026年支出激增將支撐增長
針對明年經濟增長,兩家機構維持1.3%的預測不變,因政府支出應能助力經濟積聚動能。
此次預測首次包含2027年展望,預計當年經濟增速將達1.4%。
德國總理弗裏德裏希·默茨五月就任時承諾重振停滯的經濟增長。
儘管其承諾的公共支出增長需時才能惠及經濟,但各界日益意識到,這些改革措施推進速度慢於預期,改革力度也低於最初設想。
這些機構的經濟學家呼籲新政府實施大規模結構性改革,以使經濟在長期內適應未來發展需求。
各研究所將於週四向政府提交最新聯合報告。德國經濟部將把這些機構的綜合預測納入其自身預測體系。
現政府4月發佈的預測顯示,今年經濟將停滯不前,2026年增長率為1.0%。政府將在秋季結合經濟研究所的最新洞察更新預測數據。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週二下調了對德國的經濟展望,預計2025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0.3%,2026年增長1.1%,較此前預測值均下調0.1個百分點。
貿易衝擊
此前預測已考慮美國對鋼鐵、鋁材和汽車的初步關稅,但未計入其他商品的15%關稅。
高度依賴出口的德國是七國集團中唯一連續兩年經濟萎縮的經濟體。
今年德國經濟復蘇乏力,二季度環比萎縮0.3%,主要因美國需求放緩——此前數月美國買家為應對特朗普總統的新關稅政策而提前採購。
經濟疲軟已對勞動力市場造成衝擊,8月份德國失業人數十年來首次突破300萬大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