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N ZH-CN en EN
English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SKY ECONOMY NEWS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您當前的位置 : 新聞資訊 > 文章内容 返回
極端天氣頻發,世界氣象組織警告:氣候變化影響正重創亞洲
发布:2024-04-29

本網綜合報導 4月27日,中國廣州市出現了局地冰雹和龍捲風,普降中到強雷雨、局部大暴雨。官方當日深夜通報:強龍卷造成5人死亡,33人受傷,141家廠房受損。

過去一周多以來,中國廣東省10多座城市連續遭遇暴雨、大風、冰雹等多種極端天氣事件,逾10萬人因為洪水疏散轉移。早前3月底,江西南昌也由於強對流天氣致4死10餘傷。

在亞洲其他國家,近期各種極端天氣事件也頻頻發生。4月17日,位於沙漠地帶的迪拜突降暴雨,一天的降雨量相當於當地平均一年半的雨量。這場75年來最嚴重的暴雨導致迪拜國際機場關閉三日。在南亞,正在舉行大選的印度,上周多地最高溫度超過45℃;孟加拉、泰國、老撾、菲律賓、緬甸和印尼等國許多地區最高溫度也已經超過40℃。

這一切發生之際,正值世界氣象組織(WMO)發佈《2023年亞洲氣候狀況》報告,現實似乎在印證著報告中的結論——2023年,受天氣、氣候及水相關危害影響,亞洲仍是世界上受災最嚴重地區。洪水和風暴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最高,而熱浪的影響變得更加嚴重。

“如果我們不光看某一個地方的災害,而是放在全球尺度,各地都在頻繁出現各種極端天氣事件,這反映了全球變暖導致極端事件頻發和更強的事實。”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季風系統研究中心副主任魏科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

海表每升高1℃,強對流事件發生次數提高20%

據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的統計,我國今年以來已經出現了13次強對流過程。湖南、福建、廣西、貴州、四川、廣東等地災害影響較重。

4月27日至今,江西南部和東部、福建西部、廣西東北部、廣東等地出現8-10級、局地11-12級雷暴大風和冰雹天氣,並伴有30-50mm/h,局地超60mm/h的短時強降水天氣,其中27日午後,廣州白雲區鐘落潭鎮、增城區局地遭受龍卷襲擊。

強對流天氣是指空氣強烈的垂直運動而導致的天氣現象,具有突發性、強度大、歷時短、破壞性強的特點,包括雷暴大風、冰雹、龍捲風、短時強降水等災害性天氣。

而龍捲風的分佈規律具有平原多於山地,沿海多於內陸的特點。在我國,江蘇、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和廣東為龍捲風多發區。龍捲風主要在夏季和春季發生,其中7月份的發生頻率最高,約占全年總頻次的 1/3。由於常規的氣象探測設備難以對龍捲風的發生發展進行準確監測和追蹤。

“目前已經有研究表明,熱帶海洋地區,海表溫度每升高1℃,強對流事件的發生次數提高20%。因此,至少我們可以說,在熱帶海洋地區,氣候變化和強風暴是有關聯的。”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學者孫劭告訴澎湃新聞。

孫劭進一步解釋道,當地球的氣候系統發生變化時,大氣中的水汽含量也會受到影響。氣候變暖會增加地表蒸發和海洋蒸發,使大氣中的水汽含量增加。這種增加的水汽可以提供更多的能量和水汽供應,促進強對流天氣的形成和發展。

此外,氣候變化還可以改變大氣環流模式,如增加溫度梯度和變化的風場等。這些變化可能會導致更頻繁和更強烈的氣旋和鋒面的形成,進一步促進強對流天氣的發生。

“近期發生的這些極端天氣事件與氣候變化密切相關。隨著全球氣溫的上升,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率和強度也在增加。”孫劭說。

報告結論“發人深省”:關鍵氣變指標在加速

WMO最新發佈的《2023年亞洲氣候狀況》報告指出,亞洲地區由於其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更容易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

報告強調了全球地表溫度上升、冰川後退和海平面上升等關鍵氣候變化指標在加速,這將對亞洲地區的社會、經濟和生態系統產生重大影響。

2023年,西北太平洋的海面溫度是有記錄以來的最高值。在亞洲許多地區,海洋變暖速度是全球平均海面溫度的三倍。2023年亞洲年平均近地面溫度是有記錄以來的第二高。從西伯利亞西部到中亞以及從中國東部到日本,均出現了特別高的平均溫度。日本和哈薩克斯坦均出現了創紀錄的溫暖年份。

降水方面,2023年,圖蘭低地的大部分地區(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興都庫什山(阿富汗、巴基斯坦)、喜馬拉雅山、恒河周邊和布拉馬普特拉河下游(印度和孟加拉)、若開山脈(緬甸)以及湄公河下游的降水量偏低。中國西南地區發生了乾旱,2023年幾乎每個月的降水量都偏低,而與印度夏季風相關的降雨量也低於平均值。

在亞洲高山地區觀測的22個冰川中,有20個冰川顯示出持續的品質損失。東喜馬拉雅山以及天山大部分地區破紀錄的高溫和乾燥條件加劇了大部分冰川的品質損失。在2022–2023年期間,天山東部的烏魯木齊1號冰川出現了自1959年開始測量以來第二高的負品質平衡。

“報告的結論發人深省。2023年是亞洲許多國家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同時出現了一系列極端條件,從乾旱和熱浪到洪水和風暴等。氣候變化加劇了此類事件的頻率和嚴重程度,深刻影響著社會、經濟,而最為重要的是影響著人類生活以及我們生存的環境。”WMO秘書長席勒斯特•紹羅說。

洪水造成最多傷亡,熱浪的影響正加劇

根據緊急事件資料庫的統計數據,2023年,亞洲發生的水文氣象災害中,80%以上是洪水和風暴事件。具體而言,2023年報告的事件中,洪水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遠超其他原因。在印度、葉門和巴基斯坦,洪水是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自然災害事件,突顯出亞洲對自然災害事件,特別是對洪水的持續高度脆弱性。

2023年,在北太平洋西部和南海總計形成了17個命名的熱帶氣旋。這個數量低於平均值,但仍對中國、日本、菲律賓和韓國等國家產生了重大影響並帶來了破紀錄的降雨量。

2023年5月14日,在北印度洋洋盆,極強氣旋風暴“穆查”沿緬甸若開邦海岸登陸,造成了大範圍破壞,報告有156人死亡。

由於颱風的影響,中國香港天文臺總部在去年9月7日記錄下158.1毫米的一小時降雨量,這是自1884年開始記錄以來的最高值。越南的多個臺站在10月份觀測到了破紀錄的日降雨量。

在2023年11月,大雨導致沙烏地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發生了洪水。葉門同樣出現了大雨,並導致大範圍的洪水。

2023年8月和9月初,俄羅斯聯邦遠東地區遭受了近幾十年來最大災害之一的災難性洪水,大約40000公頃農村土地受災。

2023年,亞洲許多地區繼續發生了極端高溫事件。日本經歷了其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夏季。中國夏季發生了14次高溫事件,約70%的國家氣象臺站超過了40℃,16個臺站打破了其溫度紀錄。

在印度,去年4月和6月的強熱浪導致了約110人中暑死亡。在4月和5月,嚴重且持續的熱浪影響了東南亞大部分地區,西至孟加拉和印度東部,北至中國南部,且溫度打破紀錄。

報告稱,儘管洪水和風暴繼續造成亞洲最多的傷亡和經濟損失,但熱浪對該地區的影響正變得更加嚴重。報告表示,亞洲國家迅速需要資金來調整經濟並應對氣候變化造成的損害,亞洲發展中國家首當其衝地遭受與氣候相關的逆境,而沒有足夠的手段來應對可預見的災害和氣候變化日益惡化的影響。

上述WMO報告指出,去年以來亞洲各地極端事件發生的大氣候背景是:2023年是人類有記錄以來(也是許多亞洲國家)最熱的一年。由於氣候變化和自然發生的厄爾尼諾天氣模式相結合,使太平洋變暖,導致氣溫升高。

孫劭認為,面對這一挑戰,國際社會需要共同努力,加強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合作。除了減緩氣候變化的措施外,還需要加強適應能力,包括改善基礎設施、提高社區抗災能力等。

此外,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也至關重要。通過加強氣象監測、預警系統和氣候模型的建設,可以更準確地預測和應對極端天氣事件。同時,還需要促進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技術的發展,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從根本上減緩氣候變化對地球的影響。

 

來源:中國澎湃新聞

上一篇:馬斯克又訪華了,分析:或尋求推動全自動駕駛在中國落地
下一篇:特斯拉中國版FSD被曝將採用百度高輔地圖,百度股價午後急漲
相關推荐
  • TikTok在印尼被罰款150億盾
    链接阅读
  • 美國加州里程碑式AI透明度法案生效
    链接阅读
  • 中東一夜“變天”:原油大跌,以色列外匯飆漲
    链接阅读
  • 為降特朗普的39%關稅,瑞士提議砸錢消災
    链接阅读
  • 義大利MFE正在就可能購買葡萄牙Impresa的股份進行談判
    链接阅读
  • 亞馬遜賠償25億美元!因涉嫌欺騙數百萬人註冊Prime會員
    链接阅读
  • 特朗普再揮關稅大棒:專利品牌藥品加征100%、傢俱30%、重卡25%
    链接阅读
  • 馬斯克與特朗普關係緩和新篇章?xAI與美國政府達成AI供應協議
    链接阅读

歡迎瀏覽閱讀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

投稿郵件:
news@skyeconomymedia.com

黃金延續歷史性漲勢,首次突破每盎司4000美元大關

2025-10-08

加沙談判聚焦以色列與哈馬斯間關鍵分歧點

2025-10-07

法國政府上任數小時後辭職,加劇政治危機

2025-10-06

特朗普施壓結束加沙戰爭 納坦亞胡面臨極右翼反彈

右翼高市早苗有望成為日本首位女首相

隨著美聯儲重啟寬鬆政策,外國投資者可利用更便宜的美元對沖工具

關於我們

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是一家專注於提供英中兩國最新資訊的新聞媒體,作為英中新聞分享的領導者,我們致力於打造一個全球化、多元化的新聞環境,旨在搭建東西方文化橋樑,連接同一星空下的每一處角落。

聯絡我們

編 輯 部:KINGTON UNITED KINGDOM HR5 3DJ
電子郵箱:skyeconomyandmediagroup@gmail.com

總编寄语

穿越天際,照亮世界,星空新聞,不負每一份關注。
友情:英國駐中國大使館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 新華網 中國日報 鳳凰網 中國僑網 歐洲時報 俄羅斯龍報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2023 SE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