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綜合 John O’Donnell 和 Tom Sims 報導 柏林 “借錢花 ”的大手筆正在推高借貸成本,進一步扼殺了尋求新貸款的陷入困境的房地產公司,並有可能加劇該國更廣泛的經濟困境。
作為歐洲的工業引擎,德國的房地產危機已導致憂心忡忡的投資者從這一關鍵領域撤資數十億歐元,同時還有數十家公司破產。
房地產價格在過去十年中扶搖直上,如今卻陷入了螺旋式下跌,專家預測未來的情況會更糟。
對寫字樓的需求急劇下降,許多寫字樓在大流行病後仍然空置,房屋價值持續下滑,這些都加劇了德國的問題,德國正在努力應對戰後最大的一次經濟衰退。
本周早些時候,德國立法者同意放棄自我施加的債務限制,大舉舉債 5000 億歐元(約合 5454.5 億美元),以更新德國下垂的基礎設施。
對本打算從中受益的德國企業來說,這卻意味著借貸成本的上升。
在最近的支出計畫之後,決定信貸成本的基準 10 年期政府債券收益率上升了超過四分之一個百分點。
柏林諮詢公司 Bulwiengesa 的經理斯文·卡斯滕森說:“烏雲密佈,他警告說,最近借貸成本的上升讓人們對房價已過最壞時期的看法打上了問號。”
他說,寫字樓等商業地產的交易已經 “非常低迷,因為價格太高”,而且今年很可能繼續如此。
本週三,德國最大的房地產公司 Vonovia 的首席執行官也發出了謹慎的聲音。
羅爾夫·布赫在宣佈其第三年虧損,虧損總額超過 80 億歐元時警告說,他的恢復增長計畫可能會因柏林的支出而受到影響,這意味著該公司可能不得不推遲一些建設專案。
布赫對記者說:“利率上升對房地產價值不利,因為這會使再融資更加昂貴。”
此外,鑒於鐵路網絡癱瘓等更迫切的需求,目前還不清楚是否會有資金流向房地產行業。德國分散的政府體系充滿競爭,地方政客掌握著很大的影響力,這也可能延遲資金到達房地產公司的時間。
安永不動產執行合夥人弗洛裏安·施瓦爾姆表示,無論支出計畫如何細分,對振興房地產的影響都將是微弱的。
在此背景下,不斷傳來的壞消息給德國蒙上了一層陰影。
根據 Barkow Consulting 的分析,1 月份,投資者從德國房地產基金撤資 5 億歐元,這是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嚴重的一輪資金外流。
Peter Barkow 說:”去年的壞消息源源不斷,這意味著看不到盡頭。今年年中,我們將再次看到從這類基金中撤資的熱潮。”
與此同時,德國經濟也在苦苦掙扎。
根據諮詢公司 Falkensteg 的分析,在去年德國 202 家破產的大公司中,每五家就有一家是房地產公司。
根據 ZIA 行業協會的數據,德國價值 7300 億歐元的房地產業是德國經濟的重要支柱,占德國產值的近五分之一,使德國著名的汽車行業黯然失色。
在經歷了多年的繁榮之後,2022 年,歐洲中央銀行迅速提高利率,以消除數十年來最嚴重的通貨膨脹,使房地產停滯不前。
該行業一直火力全開,但卻準備不足。建築專案停工,工人失業,建築銷售崩潰,房地產開發商資不抵債。
倒閉最嚴重的是在德國擁有龐大業務的房地產和零售業巨頭 Signa。
它導致德國最著名的百貨公司–柏林 KaDeWe 百貨公司出售,漢堡一座摩天大樓停建。
諾爾律師事務所的房地產律師安德烈亞斯·諾若克斯說:“較高的借貸成本將繼續存在。大公司可能會渡過難關,但小公司將舉步維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