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Josh Smith 報導 本周金正恩訪華之行,為這位神秘的年輕朝鮮領導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他將與中俄夥伴並肩而立,為其遭禁的核武器爭取默許支持,並拓展外交圈層。
分析人士和韓國官員表示,他從未參加過如此多外國領導人出席的國際活動,這標誌著自特朗普總統第一任期內舉行歷史性峰會以來,他最重要的外交舉措之一。
亞洲協會高級研究員約翰·德魯裏指出:“這將提升朝鮮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使其躋身大國之列。金正恩可借此向國內展示形象,如同他與特朗普舉行峰會時那樣,充分彰顯其世界級政治家的風範。金正恩已成為全球性政治品牌。”
部分西方分析人士將三國領導人稱為“動盪軸心”,但韓國國家情報院向首爾議員表示,此次活動短期內可能難以促成實質性三方合作。
然而更明確的是,此次訪問將為金正恩和朝鮮帶來政治、經濟及軍事層面的多重收益——該國因核武器與彈道導彈計畫及政府侵犯人權行為正遭受多項國際制裁。
“此次訪華是金正恩大膽之舉,他通過展示與中國、俄羅斯結盟的姿態,在多邊外交中初露鋒芒,未來很可能在國內外採取戲劇性舉措。”韓國議員李成權在情報機構閉門簡報後向記者表示。
韓國國會發言人也將出席此次活動,他週二表示若能會見金正恩將提出半島和平議題,但不確定能否實現會晤。
首爾國家統一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洪旼指出,金正恩赴華前夕視察朝鮮導彈生產基地,彰顯該國核大國地位。
“此外,通過觀摩並讚賞中國先進(核)武器的閱兵式,朝鮮擁有核武器的正當性獲得了間接支持。”他補充道。
“機遇無處不在”
2023年,金正恩與普京展開重大外交博弈,促成俄朝兩國峰會、簽署共同防禦條約,並向俄烏戰爭派遣數千名士兵及武器裝備。
韓國國家情報院指出,此次訪華將修復因金正恩發展俄朝關係而趨於緊張的中朝關係,並助力平壤在持續制裁下獲取經濟援助。
該機構總結稱,此舉還可能為金正恩提供戰略對沖——若烏克蘭戰爭降溫導致俄方需求減少,金正恩可借中國支持向華盛頓傳遞信號。
美國斯汀森中心朝鮮領導層專家邁克爾·馬登指出:“對金正恩而言,此行及相關活動盡是機遇與裨益。”他特別提到,朝鮮領導人上次出席此類大型多邊國際活動還是1959年。
馬登稱,除習近平和普京外,金正恩將首次獲得與多國領導人會晤的機會——即便僅限非正式接觸——這既可能拓展合作,也可能讓原本心存戒備的官員留下初步印象。
“正如歷史所示,當朝鮮領導人擺脫宣傳機器的包裝時,其存在感往往令外國領導人卸下防備。”他補充道。“曾回避朝鮮的外國領導人若與金正恩會面,可能會改變想法。”
此次活動將有若干曾向朝鮮購買武器的國家領導人出席,包括俄羅斯、伊朗、緬甸和巴基斯坦。
首爾峨山政策研究院軍事專家楊旭表示:“我確信武器銷售是此訪目的之一。”
不過他補充道,相較於政治信號傳遞,軍售可能次之。鑒於聯合國安理會對朝鮮的決議在技術層面仍具效力,任何軍火交易都只能暗中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