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江入海口的長興島,數十臺岸橋如鋼鐵巨人般矗立在振華重工(600320)的0號海工碼頭,等待發往全球各地。近日,澎湃新聞記者走進振華重工長興分公司,近距離探訪這家全球港口機械領軍企業如何以技術創新和國際化戰略,推動中國高端裝備製造業走向世界。
登上一座即將發往法國的岸橋,記者親身體驗了其裝卸作業的超高平穩性。在現場,記者還看到了摩洛哥岸橋的“一鍵式”遠程操控演示——操作員只需在控制室輕點螢幕,數十米高的鋼鐵臂膀就能完成集裝箱的精准裝卸。
這一場景背後,是振華重工近年來在自動化、智能化領域的多項突破:岸橋陸側全自動技術實現自動抓放成功率超90%,智能視覺感知技術為海側全自動化奠定基礎,而智能運維一體化平臺,集成多系統實現設備可視、流程可控、履歷可查。
振華重工長興分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港口機械設備製造基地,年產值超百億元。該基地於2000年開工建設,主要生產港口機械設備和大型工程船舶,每年可生產200多臺岸橋和散貨機械,以及公司70%左右的鋼結構。
憑藉技術優勢,振華重工海外業務保持強勁增長。“今年上半年公司海外訂單占比接近80%,同比增長約30%,產品已覆蓋全球110個國家和地區。”振華重工行銷總部總經理陳強表示,歐洲與拉美市場成為增長亮點,荷蘭、英國、法國等13國訂單持續增加,而秘魯錢凱港、巴西港口等自動化碼頭專案則進一步鞏固了其在新興市場的地位。
“預計今年全年公司業務將實現同比增長25%左右,未來三年在穩定的全球貿易環境下,年增長率有望保持在10%以上。”陳強強調,振華重工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全鏈條全環節的一體化服務能力——從設計研發、供應鏈管理、智能製造到運輸、運維,能為用戶提供一體化的定制服務方案。這種能力使其在逆全球化趨勢中仍保持韌性。
陳強透露,目前,公司正加速推進海外業務戰略升級,重點佈局三大方向:強化全球8大區域總部建設,推動產品多元化出海,以及深耕後服務市場。未來三年,振華重工計畫通過持續發力這三大領域,實現海外業務的跨越式發展,完成向國際化綜合服務商的戰略轉型。
在國際標準領域,振華重工今年取得重大突破——ISO港口碼頭技術委員會秘書處落戶中國,公司副總裁、總工程師李義明擔任委員會主席。李義明對記者表示,“從1993年歐洲建成首個自動化碼頭,到如今我國上海洋山港、廣州南沙港等自動化碼頭技術領先全球,我們用了20多年實現從追趕到引領的跨越。”
據李義明介紹,目前,振華重工已牽頭制定6項國際標準,涵蓋智慧港口系統、設備介面規範等關鍵領域,並特別關注綠色可持續發展標準,助力發展中國家港口升級。這一突破不僅提升了中國裝備製造業的國際話語權,也為全球港口行業提供了“中國方案”。
除傳統港機業務外,振華重工正積極拓展新增長點。陳強表示,“內河港口數位化被視為潛力市場,同時,海上風電特種船舶、深海裝備等海工產品也將加速出海,今年法國、義大利的訂單印證了其技術實力。”
來源:中國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