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Vera Ecker 報導 德國公用事業公司EnBW本周承諾出資10億歐元(10.8億美元)建設輸送清潔氫氣的管道,作為將於2032年開始商業運營的全國性電網計畫的一部分。
德國正將賭注押在綠色氫氣上,這種氫氣通過風能和太陽能驅動的電解法生產,可替代化石燃料。
對一些人來說,這是一場賭博,而對另一些人來說,這是一個世界領先的範例。
下文概述了迄今為止取得的進展。
為什麼德國是歐盟氫能計畫的核心?
德國是歐盟最大的經濟體和出口國,其國民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依賴於工業,因此德國是歐盟向清潔能源轉變的先鋒。
這種燃料的宣導者說,隨著一些消費者和投資者對大幅減少碳足跡的產品施加壓力,這種燃料將使汽車或鋼鐵等德國產品更有效地參與競爭。
烏克蘭戰爭爆發後,德國從俄羅斯獲得的相對廉價的天然氣供應中斷,因此德國的能源轉型迫在眉睫。
在過去十年中,德國的研發工作為氫氣申請了多項專利。
更廣泛的用途是什麼?
運輸網只是該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該戰略包括 10 千兆瓦(GW)的國內生產能力,以及從歐洲其他地方和海外獲取供應的進口戰略。
到 2024 年底或明年初,將對可轉用氫氣的新天然氣發電廠進行招標。
煉鋼和化工行業的企業已計畫用綠色氫氣取代煤制氫和天然氣制氫,公用事業公司也在其投資組合中增加了電解和進口設施。
誰是主角?
其中最大的參與者包括蒂森克虜伯、薩爾茨吉特和安賽樂米塔爾等鋼鐵製造商,它們計畫投資數十億歐元用於鋼鐵生產的去碳化,並將賭注押在氫的可用性上。
公用事業公司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RWE 計畫在 2030 年底前建成 2 千兆瓦的電解能力和 3 千兆瓦的氫氣發電能力。到那時,其總投資將達到 550 億歐元,其中 25% 用於氫氣、電池和靈活的電力生產。
Uniper 已與 Salzgitter 簽訂協議,將從威廉港的氨裂解爐中提供氫氣。
消費者和納稅人的成本是多少?
氫氣網路(包括 9,666 公里長的管道)的總成本估計約為 197 億歐元。
普華永道(PwC)提供的計算結果顯示,到 2030 年,氫氣網路的總成本為 650 億至 800 億歐元。
由於私人融資者迄今為止仍不願意提供資金,因此大部分資金必須來自公用事業公司的資產負債表、消費者承擔的網路使用費以及稅收。
“德國氫能專案的商業案例並不容易。銀行要求的是客戶和有保障的回報。”德國普華永道的清潔氫能和替代燃料部門主管 Dirk Niemeier 說。“如果沒有前景,就無法進行投資。”
為何依賴進口?
德國缺乏自己的化石儲備,傳統上一直是能源進口國,並且已經有了一個合作夥伴網路。
就氫而言,它可以利用與英國、挪威和荷蘭的現有貿易關係,並正在與南歐和北非以及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智利建立新的聯盟。
麥肯錫向路透社提供的數據顯示,2030 年德國的氫氣生產成本可能為每公斤 10 美元,高於每公斤 3-8 美元的進口成本,因為擁有廉價可再生能源和低勞動力成本的國家可以以相對低廉的價格生產綠色氫氣。
指數顯示,德國每年使用約 42 太瓦時的天然氣製造灰氫,成本約為每公斤 3 美元。
其他國家在做什麼?
英國、丹麥和挪威有望向德國供應綠色或藍色氫氣。後者使用天然氣生產,在生產過程中釋放的二氧化碳會被收集和儲存起來。
義大利、西班牙和荷蘭為本國和鄰國市場制定了周密的戰略。
美國正在投資數十億美元,中國也是如此。
(1 美元 = 0.9219 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