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Riham Alkousaa 報導 德國經濟部表示,德國將逐步取消對新可再生能源專案的固定價格補貼,轉而採用基於市場的支持方式,這與歐盟的指導方針保持一致,同時力求實現氣候目標並控制能源成本。
經濟部長卡特琳娜·賴歇公佈了一項能源轉型監測研究和一份十點計畫,呼籲在競爭力與氣候中立之間尋求平衡時秉持“務實和現實”的態度。
由於氣候目標緊迫、電網緊張以及工業界對更廉價電力的呼聲高漲,這項研究成為了柏林重新校準可再生能源目標、電力市場規則和投資的參考依據。
市場支持與上網電價補貼
批評人士稱,二十年前為扶持可再生能源而設立的固定上網電價補貼如今成本過高,他們指出 2025 年為此預算了 160 億歐元(約合 190 億美元),並認為該行業已足夠成熟,能夠應對市場力量。
正在考慮的替代方案包括差價合約——在這種合約下,如果市場價格低於約定水準,發電方將獲得支付,但如果市場價格高於約定水準,則必須退還差額——或者在收入超過特定門檻時收回超額收入的機制。
該部門未給出具體的時間表。
德國的目標是到 2030 年可再生能源供應 80%的電力,並在 2045 年實現氣候中和,但多年來該國一直受困於疲弱的經濟,工業界將部分原因歸咎於高昂的能源價格和氣候政策的成本。
重新思考電網擴建、儲能及備用容量
儘管可再生能源目前為德國提供了近 60% 的電力,但報告稱,在陽光充足或風大的時候,它們仍會產生過剩,在風小或陽光少的時候又會出現短缺,而且成本仍然過高。
預計到 2045 年,電網輸電擴建成本將升至 4400 億歐元,此外,配電網路投資還需超過 2350 億歐元。
該部門提議協調推進電網、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和儲能設施的擴建,並提出包括地區獎勵在內的激勵措施。此外,還提議實行基於容量的電網收費和電纜共用。
柏林將優先考慮靈活的備用產能,比如可轉換為氫氣的燃氣發電廠,在計畫於 2027 年啟動的技術開放型容量市場中。
儘管氫能在未來仍將發揮關鍵作用,但該報告承認德國 2030 年國內產能目標無法實現。
行業反應
德國工業聯合會(BDI)和德國批發和外貿協會(VCI)對這一計畫表示歡迎,稱讚其轉向注重效率,並呼籲在擴大可再生能源方面關注品質而非僅僅關注數量。
“目前所需的是政治意願和速度,以便能迅速將分析結果轉化為具體的政策實施,”VKU 地方公用事業協會表示。
德國可再生能源協會(BEE)表示,該報告證實德國的氣候和可再生能源目標仍可實現,但同時警告稱,對可再生能源的支持不應突然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