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策略師們最新表示,人工智慧(AI)帶來的生產率提高和成本削減熱潮,將為標準普爾500指數再增加13至16萬億美元的價值。
按照大摩給出的最高值估計,這意味著這個基準指數的市值將再提高29%。
該行策略師們在最新報告中寫道,其預測沒有具體的時間表,只是假設人工智慧的能力將繼續“快速提升”,並且企業將廣泛採用人工智慧。按年計算,這可能會為大盤股公司增加約9,200億美元的淨收益,主要是由於公司裁員、降低成本和幫助創造新的收入。
大摩策略師門估計,人工智慧智能體(Agentic AI,即能夠在比生成型人工智慧更少的監督下做出決策和行動的人工智慧)可能貢獻約4900億美元的價值,而具身型人工智慧(embodied AI,即類人機器人)可能貢獻約4300億美元的價值。
根據摩根士丹利的分析,這些因素加在一起,可能會使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公司調整後的稅前收入增加25%以上。
該行補充說,價值創造最明顯的可能是消費品分銷、零售、房地產和運輸等行業的公司。策略師們估計,從長期來看,這三個行業的價值創造可能至少是這些公司2026年預期稅前收入的兩倍。
大摩還稱,根據該行的相關研究,企業在採用人工智慧方面正顯示出“拐點”的跡象。
策略師們寫道:“這種程度的市場價值創造需要全面採用,這需要很多年的時間,時間框架因公司和行業而異。如果人工智慧的能力繼續以非線性的速度提高,人工智慧應用所創造的價值將超過我們已經很高的估計。”
就業市場影響
大摩表示,雖然股市可能會繁榮,但人工智慧驅動的價值創造可能會給人類工人帶來麻煩,其中一些人可能需要提高技能或改變職業。
策略師們估計,人工智慧的採用可能會影響約90%的現有工作,但也會創造出新的角色,比如“人工智慧供應鏈分析師”和“人工智慧倫理學家”。
大摩寫道表示:“如果歷史可以作為參考,人工智慧可能會創造淨就業機會,儘管仍可能會有一些時期出現就業流失。”該行指的是互聯網熱潮等先前技術革命帶來的就業流失。
“員工重新掌握技能的能力對於他們能多快被吸收回勞動力大軍至關重要。”報告稱。
對於人工智慧將如何重塑就業市場,其他預測者則表達了更為悲觀的觀點。例如,早在2023年,高盛就估計,人工智慧將使大約3億個全職工作實現自動化,其中行政和法律行業的風險最大。
Antropic的首席執行官Dario Amodei則表示,他認為人工智慧將在未來五年內取代一半的入門級白領工作,他推測這可能導致失業率飆升至20%。
來源:中國財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