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Michel Rose 報導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不到兩年內第五次任命總理所面臨的挑戰,暴露了這場政治危機的深度。這場危機在許多方面是馬克龍自找的,且沒有明確的出路。
弗朗索瓦·貝魯將於週二提交總理辭呈,此前一天議會以政府削減預算赤字計畫為由投票罷免了該政府。
貝魯的前任米歇爾·巴尼耶僅在九個月前就因財政計畫遭遇同樣命運。
為保住職位而戰的貝魯警告議員們,他的下臺並不能改變法國財政慷慨的現實。但與保守派的巴尼耶相似,他同樣因缺乏議會多數支持而舉步維艱。
在2024年提前大選的賭注失敗削弱其政治影響力後,馬克龍通過嚴重分裂的議會推行政策已充滿風險。
巴黎政治學院政治研究主任凱文·阿爾塞諾表示:“當前局勢沒有輕鬆的出路,總統確實處於艱難境地。”
自1958年建立現行政體第五共和國以來,法國鮮少遭遇如此深重的政治危機。
1958年憲法旨在通過建立權力強大且高度集中的總統制,輔以議會中的絕對多數優勢,確保政權穩定,避免重蹈二戰前後動盪時期的覆轍。
然而,2017年執政時重塑政治版圖的馬克龍,如今卻在四分五裂的議會中舉步維艱——中間派不再掌握平衡權,極右翼與激進左翼勢力佔據主導。
法國政壇向來不擅長組建聯盟與尋求共識。
尋求支持
在信任投票前夕,政治對手們對貝魯發起圍攻,政治分析人士指出馬克龍已無太多籌碼可打。
總統可任命本陣營人士擔任新總理。隨著週一信任投票臨近,國防部長塞巴斯蒂安·勒科努的名字被頻繁提及。但此舉恐被視為對民意充耳不聞,加劇公眾不滿。
部分政治評論員預測馬克龍將啟用社會黨人組建少數派政府。但中左翼陣營並未尋求穩定聯盟,而是力推“互不侵犯協定”,謀求推行自身議程。
社會黨主張對富人徵稅,並撤銷不受歡迎的退休年齡上調政策。這些措施與馬克龍的親商理念背道而馳,並削弱了旨在吸引外國投資者的既往改革成果。
“我不相信左翼政府會成為現實,”議員埃裏克·科克雷爾告訴記者。其所屬激進左翼政黨與社民黨的聯盟已搖搖欲墜。“馬克龍絕無可能改變經濟政策,哪怕是微調。”
政治變數
馬克龍雖可再次提前大選,但民調顯示瑪麗娜·勒龐領導的極右翼國民聯盟將鞏固其國民議會最大單一政治力量的地位,馬克龍政黨席位將進一步縮水。
勒龐雖因禁令無法參選且將失去議席,仍表示願“自我犧牲”,敦促馬克龍啟動“超快速解散”。
與持疑歐立場、奉行民族主義的宿敵共用權力,對馬克龍而言將是屈辱性打擊,令其對抗反動勢力的承諾淪為笑柄。
總統身邊人士透露他並不願再次舉行提前選舉。“但他的行事風格難以預測,任何可能性都不能排除,”其執政黨一名要求匿名的議員警示道。
部分政界人士呼籲進行憲法改革,建立第六共和國。
但回歸更議會化的體制——這種在長期動盪的第三、第四共和國時期經受考驗的模式——能否改善法國治理能力尚不明朗。
由於缺乏強制總統辭職的憲法機制,馬克龍可能面臨議會內外日益增大的壓力。
在這個易發民眾抗議的國度——2018至2019年持續一年的“黃背心”危機中,馬克龍就曾因燃油稅上調引發抗議——民眾不滿情緒仍在持續發酵,生活成本危機的衝擊餘波未平。
馬克龍在最近的新年致辭中提出全民公投構想。走投無路之際,他或許會再次祭出政治王牌。
1969年,戰後領袖戴高樂曾採用相同策略試圖在1968年五月學生抗議演變為全國性運動後重掌控制權。
他最終失敗——並在次日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