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接待遊客900萬人次的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如何將文旅業態延伸,是平遙官方亟待破解的課題。為此,平遙官方謀劃“平遙源歡樂穀”專案,通過濕地公園、古堡群、西源祠村、水磨頭村等傳統古村落,引入鄉村生態遊,打造平遙康養休閒聚集地和古城文旅延伸地,讓遊客“走出城門”,走進鄉村。
初入平遙縣嶽壁鄉梁村,幾只碩大的草莓熊玩偶矗立在惠濟濕地公園,一旁的舞臺上幾位上年紀的音樂愛好者彈奏著古樸曲目,不遠處彩虹色系的遊樂場是當地民眾休閒娛樂的新去處。廣袤的植物園裏,鴛鴦、黑鸛、白鷺等水鳥長期在此棲息。
再看梁村,這座由一街五堡組成的村落成“鳳凰展翅”之狀:真武廟為“鳳頭”,古源街為“鳳脊”,東和堡與西寧堡為“鳳之雙翅”,南乾堡和昌泰堡為“鳳之腹”,天順堡作“鳳尾”。五座古堡保持了唐代裏坊式的古堡格局,堡內現存建築分屬不同時期的民居,展示著當地厚重的文化底蘊。
梁村支部書記兼村委主任安保貴介紹,梁村以最古老的東和堡為引擎,建設集遊樂、休閒、影視、寫生等為一體的康養、研學基地,帶動鼓勵周邊農戶參與農房改造,盤活閒置資源,通過農戶自主開發,公司統一管理的模式發展民宿。截至目前,30餘戶農戶對閒置農房進行升級打造,目前全村能同時容納500多人入住。
作為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的西源祠村位於平遙古城東南方向7公里處,自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以來,西源祠村通過“非遺+旅遊”的方式,以指尖、舌尖、醫藥、競技、民俗等7個平遙非遺為特色,打造“平遙源·非遺小鎮”。投資200萬元,完成古城“外八景”之一源神池原貌恢復工程,再現神池泉湧、流水潺潺的昔日美景。按照“遊在古城、住在古村”發展思路,打造食宿商旅綜合體。
平遙縣東泉鎮水磨頭村民居錯落有致,山水相映成趣,每年吸引著大批年輕人在此寫生研學。2023年,當地籌措資金400餘萬元新建“超山苑”寫生研學基地,改造新建宿舍樓2棟、食堂樓1棟,可同時接納300人住宿研學。專案啟動以來,共接待省內外學子3500餘人次,促進集體增收5萬餘元。
近年來,平遙縣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充分發揮縣域資源優勢,秉持“遊在古城、住在古村”的發展理念,深度盤活112個古村落、80座古堡、農村古院落,推動旅遊再升級,形成“城鄉協同聯動、星月交相輝映、功能多元互補”的文旅新格局。
據平遙縣文旅局負責人介紹,平遙源歡樂穀遊樂園和小火車專案已累計接待遊客10萬人次,“平遙源·非遺小鎮”已有15個非遺專案入駐,“壽聖寺”非遺展銷賣場預計9月底全面投運。下一步,平遙將通過實施“平遙源歡樂穀”專案,將該區域打造成平遙全域旅遊的重要承載區。
來源:中國青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