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路透社11月1日報道,中國近年來一直在努力調整農產品進口來源,以使自身處於更有利地位。一旦美國總統大選後與華盛頓進一步發生貿易摩擦,中國就能對美國農產品加征關稅,同時減少對中國糧食安全的影響。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進口國,而中美貿易戰的威脅迫在眉睫。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提出要對中國產品徵收60%的關稅,以提振美國製造業。他的對手、民主黨人哈裏斯預計也將在貿易問題上與中國對抗。
中國減少了對美國農產品的採購,並從巴西、阿根廷和澳大利亞等國購買更多的農產品,而且中國也在提高國內的糧食產量。
策緯諮詢公司農業分析師埃文·帕伊表示:“如果發生重大衝突,美國對中國糧食安全的影響會降低,北京方面會感到更安全……這種減少是有意為之。”
數據顯示,中國從美國進口大豆的比例正在下降,而從巴西進口大豆的比例則在上升。此外,巴西在2023年取代美國成為中國最大的玉米供應國。
與此同時,中國畜牧企業一直在減少飼料中豆粕的使用,從而減輕對進口大豆的依賴。
貿易商和分析人士說,由於預計美國大選後可能出現的緊張局勢,中國買家一度增加了農產品進口,包括美國的大豆和玉米。
中美此前的貿易戰對美國農民造成了打擊。“我們非常擔心,我們不是世界上唯一的大豆生產國。南美洲正在產出大量大豆,”美國伊利諾伊州的豆農馬克·塔特爾說,“如果政府徵收更多關稅,那我們農民的處境會非常不利。”
來源:參考消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