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中國60歲以上的人口就有近三億,而且還在不斷增加,多樣化需求龐大。昨天(15日),中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發展銀髮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這是中國首個以“銀髮經濟”命名的政策檔。銀髮經濟是向老年人提供產品或服務,以及為老齡階段做準備等一系列經濟活動的總和,涉及面廣、產業鏈長、業態多元、潛力巨大。《意見》提出了4個方面26項舉措。未來,中國將著力培育高精尖產品和高品質服務模式,讓老年人共用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中國首部“銀髮經濟”政策檔出臺
在民生事業方面,中國將擴大和發展七方面的服務,包括養老助餐、居家上門、社區便民、老年健康、養老照護、老年文體、農村養老等方面的服務。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突出目前的關鍵問題,突出老百姓在養老領域急難愁盼問題.
目前,中國銀髮經濟規模大概在7萬億元左右,占GDP比重大約為6%左右。到2035年,銀髮經濟規模將達到30萬億元左右,占GDP比重約10%。
未來,中國將著力培育潛力產業。包括加強服裝面料、款式結構、輔助裝置等適老化研發設計,重點開發應用適老化日用產品和老年休閒陪護產品。與此同時,推廣應用智能護理機器人、家庭服務機器人、智能防走失終端等智能設備。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通過培育相關的老齡產業,讓老年人在生活當中的重要領域都有相關可選擇的產品和服務的獲取。這些對將來提升我們老年人的生活品質、提升老年人的安全、提升老年人的幸福等等都是具有非常重要作用的措施。
“銀髮族”需求旺 適老化成為新課題
銀髮一族中,不少是獨居老人、高齡老人。老人們哪些方面的需求更為迫切呢?近日,總臺記者深入中國各地的養老院、社區等,對老人們進行了隨機採訪。
黑龍江綏芬河市民 :老年人吃飯,這個是個大問題,咱們是不是在這方面也搞一下嘗試。
山東濟南市民:希望設立更多社區村居老年食堂,讓老年人告別做飯愁的日子。
除此之外,能夠就近便捷的看病,並得到專業的就醫指導,也是大家關心的重要問題。
山東濟南市民:平時家裏老年人有頭疼腦熱的小毛病時,很少能找到這種專業的居家護理人員或者社區護理人員來上門服務,這樣的人員太稀缺了。
黑龍江雙鴨山市民:現在醫養結合挺好,將來要是有專科的專家來更加補助我們這些治療,那就更好一些了。
另外,除了基本的生存所需,大家對精神層面,文化娛樂方面的需求關注度也比較高。
黑龍江綏芬河市民 :給老年人提供一些活動的空間和活動的場所,讓我們這些老年人能夠在退休的生活當中更加豐富多彩一些。
山東寧智寓和養老服務有限公司工作人員 :能夠關注一下老人的群體,專業性給我們老年人設計科學的、有效的、更好的活動內容,添置一下適合老年人鍛煉的器材,像上肢運動、下肢活動、肩頸的器材。
江西南昌市青山湖區居民 :對我們老年人來說,現在的最大的困惑就是智能手機的問題。因為智能手機牽涉到很多的方面,年齡大的話確實是不太會使用,我們一般都使用的好多是老年機,所以說網購的話,我們買菜幹什麼的就玩不來。
山東淄博市燈塔幸福苑工作人員 :更多的是精神方面、文化方面的需求,比如拍攝抖音短視頻、樂器演奏、這些都需要專業人士來指導。希望更多的專業人士和志願者參與進來,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的需求。
社會力量助力 助老就餐更方便
通過採訪不難看出,日常生活中的最普通的吃飯問題,成了不少老人的煩心事兒。雖然現在不少地方都在建設社區食堂,但仍然滿足不了旺盛的需求。這次,中國又有什麼考慮呢?
記者看到,這次的檔在重要位置,提出要擴大老年助餐服務,引導餐飲企業、物業服務企業、公益慈善組織發展老年助餐,推動養老機構面向社會開展老年助餐服務,還會引導外賣平臺、物流企業等經營主體參與老年助餐配送。
中國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人口發展室主任 :包括國企、民企、物業服務機構甚至養老服務機構,也可以打開門,將一些助餐服務,推廣到周邊社區的一些老年人的身邊。通過市場化機制競爭的一個壓力,來提高養老助餐機構的運營效率,從而來實現降低成本,提供更好服務的一個效果。
北京大學人口所所長 :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就近就便安排助餐點,通過子女和老人的互動和平臺的互動,來進行幫助等等,無論是從數量還是從方便的程度,跟過去有比較大的改觀。
記者還注意到,《意見》提出,允許有條件的地方給予老年助餐服務機構一定的運營補助或綜合性獎勵補助。支持各地結合經濟發展水準和財力狀況,按規定對享受助餐服務的老年人給予補貼或發放老年助餐消費券。
中國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人口發展室主任 :通過這種方式來減輕養老助餐機構的運營成本,來減輕老年人在享受就餐服務的成本,推動這件事情是一個普惠性的工作。
上門服務擴圍 居家養老更豐富
針對越來越多的老年人當地養老、就地養老的新趨勢,中國將鼓勵養老機構、家政企業等開展居家養老上門服務,培育發展專業助老陪護機構。
《意見》提出,鼓勵養老機構、家政企業、物業服務企業開展居家養老上門服務。支持社區助浴點、流動助浴車、入戶助浴等多種業態發展。培育發展專業助老陪護機構,支持與養老機構共用資源,拓展陪護場景。鼓勵零售服務商、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等拓展助老服務功能,提供生活用品代購、家政預約、代收代繳、掛號取藥等服務。
中國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人口發展室主任 :一個是專業化,提高護理服務的專業能力,要加大培養專業的護理人才。第二是普惠化,推動降低養老照護服務的價格,讓更多的老年人可以享受到普惠的養老服務。
中國不僅將滿足老年人基礎的居家養老需求,還將打造智慧健康養老新業態,提升養老的生活品質。
未來,可穿戴設備、服務機器人等前沿智能設備將進入老年人家庭,智能護理機器人、家庭服務機器人、智能防走失終端等智能設備也將為銀髮老人服務。
北京大學人口所所長 :智慧的家居和傳統的家居的形式,實際上是很不一樣,將作為一種整合性的平臺,或者是整合性服務的終端,比如說養老服務機器人的這種佈局,我相信對於未來智慧的家居生活,應該是一個值得期待的內容。
適老化改造 拓展銀髮經濟新空間
針對銀髮老人們關心的日常活動場所較少、購物不方便等等問題,中國出臺的檔中也有了詳細的部署,並首次明確新建社區相關的養老服務設施,不低於人均0.1平方米。
中國將建設改造一批社區便民消費服務中心等設施,引導老年日用產品實體店合理佈局,鼓勵商場、超市等開設老年專區或便捷窗口。打造一批讓老年人放心消費、便利購物的線上平臺和線下商超。
首次明確新建居住區按照人均用地不少於0.1平方米的標準分區分級規劃設置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老舊社區要因地制宜補足配齊,常住人口達到中度以上老齡化的縣(市、區),應上調新建居住區配建標準。
此外,還將組織開展各類適合老年人的體育賽事活動。加強球類、棋牌等活動場地建設,鼓勵開發家庭同遊旅遊產品。
北京大學人口所所長 :康養、旅遊相結合,把社交和旅遊很好地去結合。在這些領域的佈局,有利於我們的老年人提升生活的品質,更好地融入到社會,形成一個真正的不分年齡人人共用的老齡化社會。
來源: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