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三季度營收、淨利潤均創下歷年同期新高。其中,消費智能產品因進入傳統旺季增幅最大,而AI伺服器的強勁成長,也帶動雲端網路產品占比提高到42%,依舊是貢獻最大的產品類別。
11月12日,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鴻海2317.TW)召開2025年第三季度法說會,會中公佈的財務報告顯示,第三季度,鴻海營收2.06萬億新台幣(下同),年增11%,歸母淨利潤為577億,年增17%;單季EPS(每股盈餘)達4.15元,較去年同期3.55元增加0.6元,較第二季度則增加0.96元。毛利率、營業利益率、淨利率分別達到6.35%、3.43%、2.80%,相較去年同期,呈現三率三升的態勢。
前三季度表現方面,累計營收5.5萬億,年增16%,歸母淨利潤為1441億,年增35%;前三季度EPS(每股盈餘)達10.38元,則較去年同期7.67元增加2.71元。
展望第四季度,鴻海表示,看好AI以及消費智能產品的表現,預計有顯著季度增長、年度增長。
對於2025年全年展望,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表示,維持全年顯著成長的看法不變,但上調消費智能產品全年度的展望,由稍微衰退上修為持平。綜合看四大主要產品類別的展望,雲端網路產品仍是今年主要成長動能。
就2026年度來看,劉揚偉稱,對整體2026年的展望相當看好。他指出AI產業的發展、政經局勢以及貨幣政策,將是明年最重要的影響因數,其中又以AI產業的發展最為正向且關鍵。公司對於AI領域看法樂觀,預期將與主要客戶開展更緊密的合作,切入更多元的AI解決方案,並取得更多訂單。對於傳統ICT產業則是“審慎樂觀”,除了業務穩定之外,也有潛在升級、新產品開發的需求。
針對外界關心鴻海如何能夠持續在新的AI產業獲得佳績,劉揚偉認為,EMS(電子製造服務)是一個結合技術、資本、勞力、管理才能競爭的產業。產業不斷在變化、客戶新產品也不斷在演進,但鴻海持續提供客戶五大核心價值,也就是速度、品質、工程服務、彈性與成本。借著這五項價值,協助客戶在產品開發與量產過程中,實現快速進入市場、迅速達成成本目標,並且及時掌握技術創新,打造具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只要對這幾項有需求的高科技產品,就會是鴻海可以發揮優勢的地方。
劉揚偉強調,鴻海過去建立起來的規模、自動化、全球佈局、垂直整合、研發技術等競爭優勢,在ICT產業取得成功,現在會延伸此優勢到AI跟EV產業。未來只要有新產品,不論是AI伺服器、電動車、機器人,甚至是太空領域,鴻海都會是客戶優先選擇的合作夥伴。
談及鴻海的具體業務表示,劉揚偉指出,從產品組合的角度來看,進入ICT產品的傳統旺季,消費智能產品占比從35%提升至37%,增加幅度最大。而AI伺服器的強勁成長,帶動雲端網路產品占比,從上一季度的41%,進一步提高到42%的水準,依舊是貢獻最大的產品類別。
AI伺服器表現方面,鴻海集團發言人巫俊毅指出,AI產業維持高速成長,受惠於算力需求強勁與新一代AI機櫃量產,第三季度AI機櫃出貨季增300%,累計AI伺服器營收已提前達到“兆元規模”。展望第四季度,新一代AI機櫃出貨將持續爬升,預期季增高雙位數。
根據市場預估,2026年美國前五大雲端服務供應商(CSP)資本支出將達近6000億美元,顯示對AI伺服器強勁需求將延續。
消費智能產品方面,劉揚偉表示,進入第四季度出貨旺季,預期季對季將呈現強勁成長。依照目前能見度,預計這類產品拉貨動能會比去年好。
電動車產業方面,劉揚偉說,全球汽車產業正接近OutsourcingBreakingPoint(外包轉捩點),與二十世紀90年代PC產業轉向專業分工的歷程相似。鴻海具備CDMS(委託設計製造服務)模式優勢,預期委託製造與設計服務的機會將大幅增加。
據悉,鴻海將於11月21日至22日舉辦鴻海科技日,將展示AIFactory、機器人、半導體等九大主題成果。
來源:中國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