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Michael Holden 報導 倫敦警察局長馬克·羅利表示,在週五發佈的另一份嚴厲批評報告中指出警方在對待黑人公眾及其員工時存在系統性種族主義後,其警隊必須進行文化變革。
在題為《30種傷害模式》的報告中,人力資源專家謝琳·丹尼爾斯表示,倫敦員警廳的制度、領導層和文化滋生了種族傷害,同時保護該組織自身免受實質性改革。
丹尼爾斯受倫敦員警廳委託撰寫這份獨立審查報告時表示:”系統性種族歧視並非主觀感受問題。近50年來,對大都會警方的各類審查持續記錄著倫敦黑人居民、警官及職員所遭受的傷害。”
‘反黑人性’
反黑人意識是組織功能失調最明顯的指標。那些持續對黑人造成種族傷害的體系,同樣也在助長其他形式的傷害。直面這一問題並非排斥行為,而是為所有人實現安全、公平與正義的必要基礎。
例如,她的報告引用了對膚色較深者或特定口音者的偏見。
自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一系列報告和審查都突顯出倫敦員警廳在種族問題上存在重大缺陷。2023年的一項獨立審查得出結論稱,該機構存在制度性種族主義、厭女症和恐同問題。
自2022年就任員警總監以來,羅利承諾要清除警隊中腐敗和行為不可接受的警員。此前該部門發生了一系列醜聞,包括部分警員因謀殺和強姦罪被判刑。
上個月,英國廣播公司(BBC)一檔紀錄片節目秘密拍攝到幾名警官表現出種族主義或厭女態度後,五名警官被解職。
需要‘文化變革’
羅利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丹尼爾斯博士的報告極具說服力。報告指出,需要進一步推動系統性、結構性以及文化層面的變革……而這種文化變革需要我們不懈努力並持續創新。”
“對於任何形式的個人歧視行為,包括種族主義,我們的立場非常明確:我們將繼續推進英國警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反腐肅清行動,清除所有不合格者。”
丹尼爾斯表示,與以往報告不同的是,她此次並未提出具體建議,稱其目的是揭露系統性種族主義問題,促使大都會博物館(Met)自行反思並採取行動。
“因為事實就是,此前無論提交了多少份報告,無論有多少案例研究、數據集或戰略性種族平等計畫,傷害仍在持續,”她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