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綜合 Hatem Maher 報導 埃及官員期待週六新落成的巨型博物館能加速旅遊業復蘇。過去十餘年間,該國旅遊業因國內動盪、疫情肆虐及地區衝突而受阻。
官員們認為,僅埃及國家博物館(GEM)在週六開放後,每年就可能額外吸引多達700萬遊客,助力2030年前將總遊客量提升至約3000萬人次。
這座占地50萬平方米的建築俯瞰吉薩金字塔群,將陳列數萬件文物,包括被稱為少年法老圖坦卡蒙完整寶藏的藏品,其中許多是首次展出。
新展館設有沉浸式展覽和虛擬現實設備,與開羅市中心老埃及博物館陳舊雜亂的陳列形成鮮明對比。
埃及為穩定經濟屢次尋求救助,其依靠旅遊業獲取的外匯用於支付燃料、小麥等關鍵進口商品。
文化旅遊新希望
官方數據顯示,去年埃及接待遊客1570萬人次,創紀錄的旅遊收入達150億美元。2015/16年度旅遊收入曾跌至38億美元低谷,這源於2011年埃及起義後持續的政治動盪。
然而,基礎設施老化、規劃不善及安全限制等因素制約了旅遊業發展潛力。即便近期有所復蘇,埃及仍落後於地區競爭對手土耳其——後者去年接待國際遊客逾5000萬人次,創收超600億美元。
亞曆山大高等旅遊酒店學院副教授加達·阿蔔杜勒莫阿提認為遊客目標切實可行。
“博物館陳列了大量因展廳不足而長期封存的藏品,”她表示。
紅海度假勝地吸引眾多遊客的埃及,期待開羅埃及博物館的開放能吸引更多文化旅遊客群。
分析人士指出,這類遊客通常停留時間更長、消費水準高於以海灘度假為主的遊客。
官方數據未披露文化類遊客具體數量,但2021年對大埃及博物館潛在影響的研究估計,該群體占比不足總量的四分之一。
阿蔔杜勒莫阿提認為文化類遊客僅占國際遊客總數的10%-15%。
東方酒店集團首席商務官雷蒙·納吉布表示,該公司正努力將新博物館納入“聯合專案”,旨在吸引遊客同時體驗兩者。
遊客可“參觀博物館後,在距開羅僅一小時車程的艾因蘇赫納等紅海度假勝地停留三晚”,他補充道。
道路煥新顏,金字塔入口遷移
過去兩年間,旅遊收入的重要性愈發凸顯——紅海航運遭遇襲擊導致船舶避開蘇伊士運河,而該運河本是另一項重要外匯來源。
旅遊業本身易受衝擊,包括1990至2000年代的政治暴力、新冠疫情以及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這兩個國家在2021年貢獻了近三分之一的遊客量。加沙戰爭同樣重創了旅遊業。
明尼蘇達大學國際經濟政策教授拉吉·阿薩德指出,要充分釋放大埃及博物館的經濟效益,“必須配套建設高品質旅遊基礎設施——酒店、交通網絡等配套設施”。
這意味著需解決開羅這座擁有約2300萬人口的超級城市面臨的交通難題。通往新博物館的道路已翻新,同時在距博物館約25公里處新建機場以緩解交通擁堵。
吉薩金字塔群入口已遷至背面,既能緩解擁擠,又能使遊客遠離該地區臭名昭著的咄咄逼人的旅遊推銷員。
旅遊部長謝裏夫·法蒂上月表示,埃及在現有23.5萬間酒店客房基礎上新增了5000間,並計畫在年底前再增設9000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