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國多地氣溫驟降,迎峰度冬保供關鍵期臨近。澎湃新聞10月28日從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下稱中電聯)獲悉,當前我國電煤供需總體平衡,為今年迎峰度冬提供了較好保供基礎。綜合考慮需求增長、電源投產、電煤和天然氣供應情況,預計迎峰度冬期間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平衡,局部地區高峰時段電力供需偏緊,華北、華東電網區域電力供需平衡偏緊。
中電聯預測,2025年全年國內新增發電裝機規模超過5億千瓦,再創歷史新高,其中,風光總裝機有望超過18億千瓦。
具體來看,在國家“雙碳”目標下,新能源持續快速發展,預計2025年全年新增發電裝機超過5億千瓦,其中並網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合計新增裝機規模超過4億千瓦。2025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預計達到39億千瓦左右,同比增長16.5%。其中,全國並網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合計裝機有望達到18億千瓦,占總裝機的比重上升至46.5%左右。火電約15.5億千瓦,其中煤電約12.7億千瓦。
中電聯當天發佈的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顯示,前三季度,全國全社會用電量7.77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6%。一、二、三季度,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2.5%、4.9%和6.1%,同比增速呈逐季回升態勢。“考慮到去年基數偏低影響,預計今年四季度電力消費增速將高於三季度。根據不同預測方法對全社會用電量的預測結果,綜合判斷,預計2025年全年全社會用電量約10.4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左右。”
截至9月底,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37.2億千瓦,同比增長17.5%。火電發電裝機容量15.0億千瓦,其中煤電12.3億千瓦,同比增長4.6%,占總發電裝機容量的比重為33.1%。水電4.4億千瓦,其中抽水蓄能6297萬千瓦。核電6248萬千瓦。並網風電5.8億千瓦,同比增長21.3%,其中陸上風電5.4億千瓦、海上風電4461萬千瓦。並網太陽能發電11.3億千瓦,同比增長45.7%,其中並網分佈式光伏發電5.1億千瓦,同比增長48.6%。截至9月底,全國並網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合計裝機達到17.1億千瓦,同比增長36.4%,占總裝機容量比重為46.0%,比上年同期提高6.4個百分點。
從發電量上看,中電聯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電廠發電量7.26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6%。其中,規模以上電廠火電、水電發電量同比分別下降1.2%、1.1%。煤電在裝機容量仍在增長的情況下,全口徑發電量同比降低2.4%,積極穩妥地向系統調節性電源轉變。全口徑風電和太陽能合計發電量同比增長27.9%,占總發電量比重為22.3%,比上年同期提高4.1個百分點。前三季度,火電、水電發電量同比下降,風電和太陽能貢獻了幾乎全部的發電增量,充分體現了風光發電對傳統發電方式的替代效應。
除了核電之外,今年以來其他類型發電設備利用小時均同比下降。前三季度,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發電設備利用小時2368小時,同比降低251小時。分類型看,水電2551小時,同比降低122小時。火電3122小時,同比降低181小時;其中,煤電3269小時,同比降低199小時;氣電1677小時,同比降低151小時。核電5846小時,同比提高143小時。並網風電1475小時,同比降低93小時。並網太陽能發電875小時,同比降低84小時。
來源:中國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