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船舶發佈“兩船”合併後的首份財報。
10月28日晚間,中國船舶(600150.SH)發佈第三季度報告,業績創歷史新高。第三季度實現營收347.63億元,同比增長4.76%;歸母淨利潤為20.74億元,同比增長97.56%。前三季度實現營收為1074.03億元,同比增長17.96%;淨利潤為58.52億元,同比增長115.41%。
財報指出,營收增長主要由於公司手持訂單結構升級優化,交付的民品船舶數量、價格同比提升。利潤增長主要由於船舶行業整體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公司手持訂單結構升級優化;報告期內交付的民品船舶價格同比提升,建造成本管控得當,營業毛利同比增加。此外,公司參股聯營企業經營業績持續改善,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收益同比增加。
財報提及,此次中國重工納入中國船舶合併範圍。根據企業會計準則,本次交易屬於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公司追溯調整了前期會計報表。
為進一步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和主責主業、加快船舶總裝業務高質量發展、規範同業競爭、提升上市公司經營品質,去年9月,中國船舶發佈公告稱,與中國重工(601989.SH)正在籌畫由中國船舶通過向中國重工全體股東發行A股股票的方式換股吸收合併中國重工。公告此前指出,本次重組將解決中國船舶和中國重工之間在總裝業務領域的同業競爭問題,整合融合科研生產體系和管理體系,推進各成員單位專業化體系化協調化發展,實現深化改革三年行動實施方案落實落地,促進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今年9月12日,中國船舶披露《關於公司換股吸收合併中國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換股實施結果、股份變動暨新增股份上市公告》,前述交易涉及的換股已完成,公司總股本由44.72億股增加至75.26億股。9月16日,上述新增股份上市流通。
船舶總裝作為中國船舶集團軍民船業務的核心業務,主要由分屬原兩大集團的上市公司中國船舶、中國重工承擔。中國船舶、中國重工經過多年發展深耕,均形成了涵蓋船舶製造、船舶維修、機電設備等船舶總裝全產業鏈生產製造體系。
前述交易是A股上市公司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吸收合併交易。當時,根據2024年度財務數據估算,合併後中國船舶總資產將超過4000億元、營業收入將超過1300億元,資產規模、營業收入規模、手持訂單數均領跑全球。合併後的中國船舶,將原本分散於兩個上市公司的資產、訂單、技術力量等資源彙聚至一個更為強大的“資本容器”中,躍升為全球最大的船舶上市公司。
對於最近半年的訂單情況,10月27日中國船舶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指出,目前,公司訂單飽滿,在現有船隊船齡老化以及全球航運脫碳轉型的結構性變革等因素驅動下,對公司新接訂單提供了一定的支撐,公司也將密切研判市場走勢,把握市場特點規律,強化市場開拓。
對於中國造船市場前景,中國船舶此前在2024年度業績會上指出,當前全球造船市場處於發展新週期,我國船舶工業保持良好發展態勢,造船工業三大指標實現全面增長,國際市場份額保持全球領先,展現出充分的市場競爭力與發展韌性。
中國船舶當時還指出,從行業發展角度看,多項海事業綠色發展規則規範支撐綠色船型訂單需求,推動船舶工業加快綠色轉型步伐和綠色新船型的研發儲備;人工智慧、新能源、新材料等技術不斷湧現,推動產品產業發展升級;交船任務顯增,生產邁入提速發力期,對公司管理運行、生產資源整合統籌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在深海科技政策的推動下,圍繞深海進入、深海探測、深海資源開發等一系列深海技術裝備的需求將會被激發,我國造船業有望在傳統產品研製能力基礎上塑造產業發展新動能。
截至10月28日收盤,中國船舶(600150.SH)股價報36.62元/股,漲0.19%,今年以來漲2.67%。自去年9月3日公告兩船合併事項至今,中國船舶股價跌超3%。
來源:中國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