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John Irish and Michelle Nichols 報導 週一,數十位世界領導人齊聚聯合國,共同支持巴勒斯坦建國。這場持續近兩年的加沙戰爭中,這場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外交轉向正面臨以色列及其親密盟友美國的強烈抵制。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與沙烏地阿拉伯舉行的會議上宣佈,法國將承認巴勒斯坦建國。這一里程碑事件雖可能提振巴勒斯坦士氣,但似乎難以改變當地局勢。
以色列史上最右翼政府宣稱絕不承認巴勒斯坦建國,同時繼續推進對加沙地帶哈馬斯武裝組織的軍事行動——該組織於2023年10月7日發動襲擊造成約1200名以色列人死亡。
以色列在加沙的軍事行動引發全球譴責,據當地衛生部門統計,已有逾6.5萬巴勒斯坦人喪生。近幾周,以色列啟動了長期威脅的加沙城地面攻勢,停火前景渺茫。
“我們必須為和平鋪平道路,”馬克龍在紐約聯合國會議開幕時表示。
“我們必須竭盡所能維護兩國解決方案的可能性——讓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在和平與安全中比鄰共存,”他在宣佈這項外交舉措前如是說,此言引發全場長時間掌聲。
以色列表示此類舉動將破壞和平解決衝突的前景。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加拿大總理馬克·卡尼和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等也在活動中發表講話。
西班牙首相佩德羅·桑切斯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強調,近期多國承認巴勒斯坦的舉動意義重大。其左翼政府早在2024年便已承認巴勒斯坦國。
“安理會成員國英國和法國相繼承認巴勒斯坦國,更重要的是,在西方社會中…如今絕大多數國家都已承認巴勒斯坦國。”他如是說。
馬克龍勾勒出巴勒斯坦權力機構重整的框架,法國將在該框架下視改革進展、停火協議及哈馬斯釋放所有從以色列劫持至加沙的剩餘人質等條件開啟使館。
在本周聯合國大會召開前夕,盧森堡、馬爾他、比利時和摩納哥週一也加入了聯合國193個成員國中已承認巴勒斯坦國的三分之二以上行列。
馬克龍七月關於承認巴勒斯坦的承諾啟動了最新一輪行動,英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隨後表示將效仿,並最終於周日完成承認。
巴勒斯坦總統馬哈茂德·阿巴斯通過視頻連線表示:“我們呼籲尚未承認的國家效仿。”由於被美國拒簽,他未能出席這一里程碑事件。
“我們呼籲各國支持巴勒斯坦成為聯合國正式成員國,”他補充道,並承諾在停火後一年內推進改革和選舉。
目前巴勒斯坦國代表團在聯合國享有觀察員地位,但無表決權。無論多少國家承認巴勒斯坦獨立,獲得聯合國正式成員國地位仍需安理會批准,而美國在安理會擁有否決權。
兩國方案曾是1993年《奧斯陸協議》開啟的美國支持和平進程的基石。該進程因雙方強烈抵制而幾近瓦解。
自2014年以來,兩國方案相關談判已完全中斷。
美國和以色列抵制了週一的會議。以色列駐聯合國大使丹尼·達農表示,待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下周返回以色列後,將討論如何回應各國承認巴勒斯坦的聲明。
達農在會前對記者稱:“這些問題本應由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在未來談判解決。”內塔尼亞胡計畫於9月29日在華盛頓會晤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後返回以色列。
內塔尼亞胡多次拒絕在哈馬斯被摧毀前停止軍事行動的呼籲,並表示不會承認巴勒斯坦國。
美國已向其他國家表示,承認巴勒斯坦將引發更多問題。
隨著以色列對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升級,以及約旦河西岸以色列定居者暴力行為加劇,部分國家日益感到迫切需要立即採取行動,以免兩國解決方案的理念永遠消失。
歐洲分歧與以色列回應
儘管多數歐洲國家現已承認巴勒斯坦國,但該大陸兩大經濟體德國和義大利均表示短期內不太可能採取此舉。
德國——因對大屠殺的責任長期堅定支持以色列——如今對以色列政策日益批評,同時堅持認為承認巴勒斯坦國應在達成兩國解決方案的政治進程結束後進行。
德國政府發言人週一還表示,以色列佔領區內不得再有任何吞併行為。
義大利則稱承認巴勒斯坦國可能“適得其反”。
以色列官員透露,儘管各國承認巴勒斯坦國的行為預計更多是象徵性舉動,但以色列正考慮吞併部分被佔領的約旦河西岸地區作為回應,同時擬對巴黎採取具體雙邊反制措施。
吞併行為可能適得其反,疏遠阿聯酋等國家——這個全球石油強國和貿易樞紐在中東擁有廣泛外交影響力。
作為2020年在美國斡旋下簽署《亞伯拉罕協議》實現以阿關係正常化的阿拉伯國家中最具代表性的阿聯酋,已表示此舉將破壞協議精神。
美國已警告可能對採取反以措施的國家採取行動,包括峰會東道主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