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N ZH-CN en EN
English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SKY ECONOMY NEWS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視野 > 文章内容 返回
中國19萬億美元股市重獲外資青睞,曾被視為“不可投資”
发布:2025-09-17

本網綜合 Summer Zhen, Samuel Shen and Jiaxing Li 報導 在撤離中國股市三年並稱其“不可投資”後,外國投資者正計畫大規模重返中國股市。科技領域的機遇以及對美國資產以外多元化投資需求的增長,正推動著這一趨勢。

今年中國在人工智慧應用、半導體及創新藥物研發領域的進展,讓全球投資者確信:中美貿易戰和華盛頓的技術出口禁令並未阻礙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創新步伐。

中美關稅休戰與國內貨幣寬鬆環境進一步提振市場信心。受此推動,上周上證綜合指數觸及十年高點,香港股市則創下四年新高。

外國投資者情緒的轉變可能為市場漲勢注入新動力——此前漲勢主要由國內投資者驅動。

前對沖基金經理、現任兩家紐約單一家族辦公室管理人的佈雷特·巴納表示,今年牛市行情吸引著海外投資者率先回歸中國市場,他們同時尋求從擁擠的美國資產中實現多元化配置。

巴納稱:“中國市場頗具吸引力,因其與全球其他市場關聯度極低——至少境內A股市場如此。”他透露正計畫建立投資平臺,為歐美資本進入中國資本市場提供通道。

基金發行與資金流向數據顯示,全球投資者正加速湧入規模達19萬億美元的中國股市(含香港市場)。

摩根士丹利報告顯示,8月全球對沖基金對中國股票的單月買入量創六個月新高,但未披露具體數額。晨星數據顯示,2025年新興市場(不含中國)股票基金新設數量降至8只,遠低於2024年的21只和2023年的16只,表明今年對新興市場(不含中國)投資的需求大幅降溫。

安聯全球投資者中國基金首席投資官鄭宇辰表示:“一年前,人們還想把中國排除在指數之外。如今,中國已被視為獨立資產類別(他們無法忽視)。”

更多佐證

相關跡象也在不斷累積。

總部位於倫敦的200億美元資產管理公司Polar Capital基金經理Jerry Wu透露,該公司於2024年底將中國投資策略從低配轉為正向配置,今年更將中國在新興市場組合中的占比從20%低位區間提升至30%以上。

他透露,今年2月該公司年度會議的中國主題環節吸引了55位客戶滿座參與,較2023年出席人數翻倍。吳傑表示,DeepSeek的突破性進展正引發“中國創新資產的重新估值”——這家企業開發的AI模型成本效益極高,可與ChatGPT抗衡。他指出從人工智慧到生物科技、機器人領域,整體投資動能均呈加速態勢。

投資機構劍橋諮詢高級投資總監Benjamin Low透露,今年其團隊已收到約30份關於中國基金的客戶諮詢,與2023年針對中國主題投資策略的諮詢量極度低迷形成鮮明對比。

許多非亞洲地區的資產配置者計畫今年晚些時候赴中國及香港考察投資機會,其中部分機構是自疫情以來首次到訪。

當然,中國一些長期存在的問題仍在持續。8月工業產出、零售銷售數據及其他指標顯示,整體經濟仍陷於疲軟狀態。

2025年前五個月外國直接投資同比驟降13.2%,迫使中國於七月推出新措施扭轉頹勢。

經濟脆弱性是當前主要癥結——儘管先行者已開始佈局,但尚未轉化為實質性的長期資本流入。

里昂證券首席股票策略師亞曆山大·雷德曼表示,經濟中的通縮壓力使其無法對整個市場進行超配操作。

極光資本的吳某指出,人工智慧熱潮必須惠及更廣泛的經濟領域,才能使漲勢延續至2025年之後。

安聯全球投資中國基金部門投資組合經理程宇表示,外國投資者目前正處於“重新估值”階段,關注中國長期競爭力。

“外資正守門觀望,尚未入場——但至少已考慮回歸。”

(1美元兌7.1232元人民幣)

上一篇:西班牙氣象局稱2025年夏季創歷史最高溫紀錄
下一篇:德國將取消對新增可再生能源的固定補貼,轉而支持市場機制
相關推荐
  • 中國首臺15米口徑亞毫米波望遠鏡開建,“看不見”的宇宙秘密將被揭開
    链接阅读
  • 中國首款:銳翔通用雙座電動直升機RX1H首飛成功
    链接阅读
  • 為了解汽車行業在積體電路應用方面所受影響,中汽協開展反歧視調查工作
    链接阅读
  • 中國首次向全球共用氣候數據產品
    链接阅读
  • 中國“燈塔工廠”數量全球第一
    链接阅读
  • 中國科技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
    链接阅读
  • 強化安全 組合駕駛輔助系統將迎國標
    链接阅读
  • 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總數達1734.8萬個
    链接阅读

歡迎瀏覽閱讀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

投稿郵件:
news@skyeconomymedia.com

中國華為大肆宣傳晶片和計算能力計畫,向英偉達發起新挑戰

2025-09-18

世界貿易組織報告稱人工智慧將重塑全球貿易格局

英國和美國達成 420 億美元科技協議以紀念特朗普訪英

2025-09-17

TikTok得以存續:中美達成協議確保該應用在美國繼續運營

中國取代德國躋身聯合國最具創新力國家前十

2025-09-16

美中就TikTok達成框架協議;特朗普與習近平將於週五通話

關於我們

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是一家專注於提供英中兩國最新資訊的新聞媒體,作為英中新聞分享的領導者,我們致力於打造一個全球化、多元化的新聞環境,旨在搭建東西方文化橋樑,連接同一星空下的每一處角落。

聯絡我們

編 輯 部:KINGTON UNITED KINGDOM HR5 3DJ
電子郵箱:skyeconomyandmediagroup@gmail.com

總编寄语

穿越天際,照亮世界,星空新聞,不負每一份關注。
友情:英國駐中國大使館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 新華網 中國日報 鳳凰網 中國僑網 歐洲時報 俄羅斯龍報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2023 SE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