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Simon Jessop and Marc Jones 報導 世界銀行一位高級常務董事向路透社表示,土地退化、空氣污染和水資源短缺正構成直接的全球經濟威脅,但提高自然資源利用效率可使污染減半。
阿克塞爾·範·特羅森堡指出,對貧困、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威脅最嚴重的低收入國家而言,這種損害尤為嚴重。
在週一發佈新報告之際,他表示低收入國家約80%的人口同時面臨這三重威脅,儘管許多國家削減援助預算,世界銀行仍致力於應對挑戰。
“我們的承諾…就是讓地球成為宜居之地並消除貧困,句號。我們絕不會動搖。”範特羅森堡強調。
受影響最嚴重的國家包括布隆迪——該國800萬人面臨水資源風險與空氣污染,700萬人遭遇土地退化。報告指出馬拉維有1200萬人同時面臨這三種風險。
更廣泛而言,全球90%人口至少面臨其中一項挑戰。報告敦促各國重新調整當前用於有害活動的補貼用途。
這份報告發佈於11月巴西COP30氣候會議前的政治動盪時期。世界銀行及其他多邊貸款機構同時正等待美國對它們運營情況的審查結果——該審查由特朗普總統於今年2月下令啟動。
範特羅森堡表示,世界銀行將提供數據支持的證據,為成員國政府關於環境退化的討論提供依據。
報告估算森林參與形成全球約半數降雨雲系,並指出僅亞馬遜九國地區因森林砍伐導致的降雨減少就造成每年140億美元損失,對受影響國家構成重大打擊。
這同時意味著地表景觀逐漸喪失緩慢儲存與釋放水分的能力,從而加劇乾旱影響,造成3790億美元損失,相當於全球農業經濟產出的8%。
儘管生態威脅常被視為遙遠問題,但該報告聚焦於當下正在發生的經濟影響。
“我們常信奉’國家先發展、後污染、再治理’的信條。而這些證據表明,這種觀念根本站不住腳,”世界銀行可持續發展首席經濟學家、報告合著者理查德·達馬尼亞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