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矽片龍頭TCL中環(002129.SZ)在8月25日舉行的中期業績說明會上,強調了擴大BC佈局及在行業出清中出手收購資產的意願。
今年上半年,TCL中環實現營業收入133.98億元,同比下降17.3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2.42億元,同比下滑38.48%。澎湃新聞注意到,在光伏主產業鏈上,這一虧損額僅次於矽料老大通威股份(600438.SH),創TCL中環歷年同期最差紀錄。拆分單季度來看,其二季度環比虧損加深。
TCL中環高管在業績會上稱,上半年受市場搶裝影響,一季度供需改善帶來漲價潮,公司業績呈現階段性改善;但搶裝透支下,需求快速回落,5-6月份矽片價格持續下降。受價格波動的影響,疊加供過於求等因素,光伏主鏈的價格逐步跌至歷史低位,多環節仍處於虧損階段。在虧損情況下,公司含匯票的經營性淨現金流11億元,同比增加177%。
“展望下半年,光伏行業供需波動及不確定性仍然存在,供給側進入洗牌階段。”TCL中環高管稱,目前各環節廠家希望經過一段時間能做到不低於全行業的成本價,從7、8月情況看,不管是晶體、晶片或者多晶方面價格都在有序恢復,本周招標的組件價格也在上漲。“雖然總體情況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和過程去消化,各環節還有一個平衡的過程,但整體大趨勢不會變。”
該公司表示,目前行業癥結在於供給側產能過大、需求側有不確定性。歷來的行業大整合都是橫向和縱向整合,減少市場玩家,以此淘汰落後產能。“目前公司業績每個季度都有好轉的趨勢,同時有現金流和資金儲備,有能力和條件去適時參與行業的並購。公司也在積極跟進。”其中報亦提出,“關注行業兼併重組的機會,力爭通過並購補強公司業務短板。”
這是本輪行業深度調整中,鮮少表露收購意願的光伏企業。隨著一年多以來內卷加劇,各環節產品全面跌破行業成本線,光伏企業資金鏈普遍緊張,大多已自顧不暇。
背靠TCL集團資源,是中環與同行的最大區別所在,業內認為,其抵禦風險能力也非一般光伏企業所能比。
“從市場的接受度來看,當前BC的比例越來越大。同時,在不同區域,BC因為性能、效率的優勢有一定的溢價,所以BC已經是公司重要的方向。”談及BC戰略,TCL中環高管對投資者表示,今年和明年上半年,會重點借助於國內的生態,做海外產能的升級;也希望利用好現有的基地,做到更好的成本競爭力,成為海外BC的有力參與者。關於國內的戰略,公司一直有BC研發線,希望有更高效的產品、更好性價比的產線設計,來逐漸做優化。
據記者瞭解,TCL中環的BC電池主要由其控股子公司Maxeon Solar負責生產製造、推進商業化進程。Maxeon的前身SunPower是IBC電池的“開山鼻祖”,在IBC領域有超過20年的技術積累。
但在當前行情下,Maxeon成為TCL中環業績的一大拖累。中報顯示,Maxeon業務仍未有明顯起色,組件業務進入美國市場被退回仍對其業績產生較大負面影響,導致產品積壓,市場份額下降。
TCL中環在中報中表示,公司已對菲律賓產能進行系統性梳理,將其定位為公司BC電池、組件等全球化產能的基地,海外子公司Maxeon聚焦美國高壁壘市場,持續推進Maxeon的業務轉型進展,但轉型能否順利實現仍有諸多考驗。
來源:中國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