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界最具爭議與關注度的腦機介面領域,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再次交出了一份“未來式”的答卷。北京時間6月28日,Neuralink 公佈了2025年夏季的階段性進展,在一場長達一個小時的發佈會中展示了已植入設備的志願者如何僅靠腦信號控制電腦游標、繪圖、打遊戲,甚至操作 Tesla 旗下 Optimus 機器人手臂的畫面。
“我們正在打造的是一種通用的人腦輸入/輸出介面。最終目標,是將你的神經活動直接連接到機器,實現前所未有的帶寬提升。現在我們輸出思想的速度大概是每秒一比特。未來,我們希望達到兆位、甚至千兆級的速度。”馬斯克在發佈會中說,“這將是‘概念層級的心靈感應(conceptual consensual telepathy)’。”
目前,已有7位用戶完成植入手術,成為 Neuralink 產品 Telepathy (“心靈感應”)的首批受試者。視頻顯示,他們可以用腦信號控制電腦,進行打字、繪畫、網頁流覽等日常操作,有人用意念玩《馬里奧賽車》《使命召喚》等電腦遊戲,還有人用腦信號寫代碼、操控遙控車,甚至一位用戶與他人玩起了“剪刀石頭布”。
發佈會中還展示了 Neuralink 在視覺修復(產品名Blindsight,“盲視”)、語言解碼、機械義肢控制等方面的研發規劃:2025年底前將在言語皮層實現“意圖語言”的直接解碼,將想法直接轉換成語言並通過腦機介面輸出;2026年將植入電極通道數擴展至3000個,並嘗試通過攝像頭和腦機介面幫助盲人恢復低解析度視覺;2027年實現多腦區多設備植入;2028年將電極數增至2.5萬個,全面接入大腦不同區域,幫助治療精神疾病並探索與 AI 連接的可能。
馬斯克稱:“這不只是為了幫癱瘓者恢復功能,我們最終的目標,是實現與AI的融合,擴展人類意識的邊界。”
面對這份雄心勃勃的藍圖,中國腦機介面公司階梯醫療的一位技術專家告訴澎湃科技:“Neuralink在腦控產品領域持續取得穩健的進展。其發佈的規劃契合當前行業發展趨勢,符合業界預期。多個方向的技術優化方案對行業頗具借鑒價值。”
她認為 Neuralink 的行業認知和整體規劃與階梯醫療比較一致,同樣是在運動功能替代、精細腦態調控、感知覺修復等關鍵領域佈局發展。關於運動控制部分,Neuralink已通過7例臨床試驗成功驗證了系統的可靠性,這標誌著產品正向大規模臨床應用穩步推進。關於語音解碼和視覺重建部分,“過去幾年有很多優秀的研究成果驗證了高效語言解碼和低解析度視覺恢復的科學可行性,現在推動從科研到臨床轉化是合理的時間點”。而多腦區多設備植入,不能僅憑電極通道數等技術參數“論英雄”,需要“從實際應用場景中明確的需求出發,推出需要腦區的植入、電極通道數以及植入方案”。
當被問及 Neuralink 的這套規劃是否會成為國內腦機團隊參考的方向時,她表示:“雖然階梯醫療長期目標與Neuralink比較一致,我們在具體實現路徑上會結合中國的患者需求和市場特點做自己的規劃。”
階梯醫療於今年3月完成了國內首例腦機介面前瞻性臨床試驗。他們的產品與Neuralink 都採用了“微電極陣列+無線通信+機器學習解碼”的組合模式,但在商業化路徑、臨床手術方式和產品化節奏安排上有所不同。在中國,包括階梯醫療在內的許多團隊正在相對穩健地推進設備安全性、可用性與成本控制。
來源:中國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