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技術快速發展,對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中國堅持“以人為本”“智能向善”的發展和治理理念,在農業、工業、城市建設等多領域積極探索人工智慧應用方案,支持人工智慧技術助力可持續發展。中國科技創新企業加速人工智慧技術出海,搭建跨國協作平臺,賦能全球產業智能化升級,共創智慧發展新格局。
Kisan 360人工智慧軟體
幫助農民解決實際問題
“本區塊近一周土壤肥力穩定,病蟲害得到有效控制。下周預計有較多降水……”在巴基斯坦中部城市費薩拉巴德近郊,當地農戶在手機上打開Kisan 360人工智慧軟體(以下簡稱“Kisan 360”),就能聽到清晰的定制化烏爾都語農業資訊播報。“有了人工智慧技術合成的即時語音播報,農戶們可以更加簡便快捷地瞭解到耕地區塊狀態。”中國—巴基斯坦人工智慧智慧農業實驗室(以下簡稱“中巴智慧農業實驗室”)巴方負責人薩奇布·阿裏說。
巴基斯坦是世界十大小麥生產國之一,農業約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近20%,吸納了全國大量勞動力。儘管農業種植基礎優渥,巴基斯坦卻是最易受氣候變化負面影響的國家之一,面臨嚴重的突發性饑餓問題。2023年8月,巴基斯坦費薩拉巴德農業大學、廣州軟體應用技術研究院和廣東中科凱澤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啟動高通量作物監測專案,利用電腦視覺和人工智慧技術輔助農業生產。基於專案成立的中巴智慧農業實驗室於2024年5月11日正式掛牌,實驗室中巴團隊合作開發的Kisan 360上線以來廣受好評。
“我們整合了不同通道的衛星影像數據,並以較短的時間間隔持續更新。”薩奇布·阿裏表示,通過收集多個衛星影像數據,Kisan 360能夠對農作物生長的整個週期進行即時監測,並以直觀的圖層示意圖即時向農戶回饋種植情況。此外,該軟體還接入了費薩拉巴德農業大學在旁遮普省多地建立的農業氣象站數據,既能為農戶提供即時更新的天氣資訊,又能通過積累本地歷史天氣數據、結合衛星圖像等,提升對天氣和水熱情況預測的準確度。
目前,Kisan 360吸引了超過600名巴基斯坦當地農戶試用。為適應更多農戶的實際需求,中巴智慧農業實驗室也在努力推動軟體的更新迭代。薩奇布·阿裏介紹,Kisan 360已經整合農業無人機對特定區域的定期巡檢畫面,“這些定制化、精細化的農業資訊,將幫助農戶更加精准地分析植物病蟲害問題、預估作物產量等,深刻感受人工智慧給農業生產帶來的便利”。
“將人工智慧技術帶到巴基斯坦,應用到農業領域,切實幫助農民解決實際問題,這是我們最想實現的目標。”中巴智慧農業實驗室中方負責人吳軍告訴記者,未來,中巴智慧農業實驗室計畫將Kisan 360推廣至巴基斯坦全國,進一步促進可持續農業發展,保障當地糧食安全。
新松移動機器人
提高汽車自動化生產力
德國一家知名汽車製造商車間內,一個個明黃色的超大“行李箱”正在奔走忙碌。它們自主跟隨車身,時刻與其保持同步,並將發動機、後橋舉起,對接底盤,完成拼合……
“這是底盤合裝機器人,目前主要應用於汽車自動化生產。”瀋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松”)德國公司總經理楊斐介紹,通過接入人工智慧系統,這些機器人利用多導航整合、超大規模群控調度、高精度貨物定位等前沿技術,可以實現點對點的精細化、柔性化、智能化作業。在人工智慧大模型的訓練下,機器人已具備智能感知、智能認知、自主決策、自控執行等功能,還可以根據指令自行拆分任務,生成控制程式,甚至對行動細節進行即時修正,真正實現“手、眼、耳、腦”高效協同。
德國伊福經濟研究所近期發佈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在日常工作中使用人工智慧技術的德國公司數量一年內翻了一番。該調查負責人沃拉貝預測,這一趨勢將在未來幾年加速,“受訪企業認為人工智慧技術的使用將使其生產力提高10%以上。”在德國市場,新松的移動機器人產品被廣泛應用於汽車製造、智能裝備製造、智慧醫療等多個領域。楊斐告訴記者,新松在德國設有子公司,並建立了海外服務中心及工程服務團隊,通過與當地公司加強合作,提升本地化運營能力和市場回應速度。
“機器人的研發、製造、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製造業水準的重要標誌。”楊斐表示,人工智慧技術正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關鍵力量,機器人產業與人工智慧技術的結合是未來發展的必然方向。新松在移動機器人領域擁有30多年的研發歷史,在世界多地構建了立體化的研發、生產、工程及服務網絡。公司將繼續滿足國內外市場實際需求,為全球綠色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特斯聯智能機器人
為讀者帶來更多便利
走進位於阿聯酋迪拜的穆罕默德·本·拉希德圖書館,只見一臺“肚子”裏裝滿書籍的智能機器人在眼前靈活穿梭。跟上它的“腳步”進入電梯,樓層按鈕自動亮起,在抵達既定樓層後,機器人緩緩駛出,把書籍準確送達目的地。“在手機上輸入想看的書名,機器人就能自己跑上跑下,為我們讀者帶來了更多便利。”經常來圖書館看書的當地居民納伊夫說。
作為中東地區規模最大的圖書館之一,穆罕默德·本·拉希德圖書館館藏圖書超過100萬冊,涉及30多種語言,占地面積超過5.4萬平方米,可同時容納1000名讀者在館內閱讀學習。2022年起,來自中國的特斯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特斯聯”)將智能機器人投入圖書館日常運營,與自動圖書儲藏系統等共同組成綜合智能系統,為訪客提供智能服務。
“通過串聯電梯、書架等40餘類設備,我們的智能機器人具有圖書定位誤差小、回應速度快等特點,依託多模態交互系統提供多樣化服務,可以完成智能導引、智能檢索和遞送等工作。”特斯聯國際產品與商業化副總裁馬塞爾介紹,除了在圖書館部署開放的應用外,智能機器人還可以支持全天候巡控、火災及煙霧探測、智能圖像識別等功能。“目前我們正在與合作夥伴共同探索更多人工智慧場景的應用。”
阿聯酋高度重視人工智慧等創新技術在垂直場景中的應用。2020年,特斯聯就作為迪拜世博會官方首席合作夥伴,提供了超過150臺智能機器人。這些機器人利用智能物聯平臺為世博園區內的餐飲、安保、物流等服務提供全面支持。“我們非常期待能與合作夥伴一起探索創新技術的更多應用。”迪拜世博城首席參與官馬納爾表示,包括特斯聯在內的中國科技創新企業在智慧城市等方面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這與阿聯酋推動數智化的可持續發展願景十分契合。
特斯聯國際總裁、特斯聯首席科學家邵嶺表示,當前全球能源及數字經濟產業的轉型需求旺盛,人工智慧等創新技術發展應用有著廣闊空間。“我們將繼續聚焦人工智慧領域的前沿探索,面向國際市場研發針對性解決方案,在更廣闊的國際市場中,展示中國科技創新企業風采。”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