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N ZH-CN en EN
English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SKY ECONOMY NEWS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視野 > 文章内容 返回
中國載人深潛新座標!挺進深海1433次
发布:2024-12-30

“你只有探索才知道答案。”這是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海底兩萬裏》中發人深省的一句話。

2024年12月29日,中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深遠海“科考+考古”船“探索三號”在海南三亞入列,中國載人深潛能力將從全海深拓展到全海域。

深海,人類難以抵達之處。從全球看,大深度載人深潛,更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關口。

最新載人深潛“成績單”顯示,截至目前,我國載人潛水器累計下潛次數達1433次。據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發佈的資訊,最近一年,僅“深海勇士”號就有132次下潛。這書寫了中國載人深潛新歷史,也標誌著中國載人深潛運維水準已躋身國際前列。

夢想之光,不會被掩蓋,即便在最深邃的海洋。

從7000米級“蛟龍”號,到4500米級“深海勇士”號,再到創下10909米深度之最的“奮鬥者”號,中國載人深潛能力不斷突破,技術迭代能力快速提升,征服深海的故事不斷續寫。

是什麼,吸引中國深潛勇士孜孜奮鬥?

地球有約71%的面積被海洋覆蓋,但其中無數疑團待解。

深海深淵,曾被認為是海洋科考的“禁區”。巨大水壓、極低溫度、複雜環境,讓人望而卻步。地球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即便把珠穆朗瑪峰移過去,也無法填平。萬米深潛需承受的壓力,相當於2000頭成年大象踩在一個人的背上。

海洋深處,隱藏著無數未知的生命,它們以最原始的方式演繹著生存奇跡。浩瀚海底,蘊藏著豐富的礦產和神奇的地貌。

瞄準“進入、探索、開發”,海洋科技必須自立自強,中國潛水器不斷解鎖“中國深度”。

近三年,全球過半載人深潛由中國完成!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所長、“奮鬥者”號總設計師葉聰,深度參與並見證了中國載人潛水器從無到有、逐漸強大的過程。

“認識海洋,才能更好地開發、保護海洋。向科技要答案,我們必須增強志氣與骨氣。”葉聰說,經歷過潛水器與母船“失聯”、電氣絕緣故障、機械臂油管突然斷裂、被大量沉積物覆蓋等險情,用數不清的汗水和艱辛,才啃下載人潛水器研製“硬骨頭”。

2012年,“蛟龍”號成功下潛超過預定深度,中國開始掌握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

2017年,“深海勇士”號順利通過驗收,實現了核心技術自主化、關鍵設備國產化。

2020年,由近100家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近1000名科研人員攻關建造的“奮鬥者”號,直抵“地球第四級”馬里亞納海溝,坐底10909米!

極端惡劣的深海環境,對潛水器抗壓能力、操控性能、通信系統的考驗,無一不是世界級的科技難題。

創新,就是要在“絕境逢生”中突圍,在體制機制中突破。在中國科研人員眼中,“大國重器”不僅要造得出,還要用得好,關鍵技術“護航”深潛,進入深海的能力才能更強。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從863計畫、支撐計畫,再到重點研發計畫;從“蛟龍”號、“深海勇士”號,再到“奮鬥者”號,無不是國家科技計畫支持的重點任務。

面對挑戰,彙聚陸地與空天高科技力量下海,形成大協同深海科技創新體系,“奮鬥者”號國產化率超過96.5%,生動詮釋新型舉國體制的巨大優勢。

汪洋大海上沒有鮮花和掌聲。面對著“在教科書上找不到答案的困境”,每一次深海下潛,都是一場與自然和心靈的搏鬥。

出海遠航,動輒數十天上百天,每天拉繩索、扛儀器、抬設備、鑽機艙;每次下潛前,都要對潛水器進行反復的故障排查和檢修保養,甚至通宵鏖戰,確保每個零件嚴絲合縫;從入水到上浮,潛航員和科學家全程蜷縮在狹窄的載人艙內,最長十幾個小時。

高頻次的下潛作業和布放回收設備,讓海上的每一天都面臨嚴峻挑戰。即便經驗豐富的人員,也可能在惡劣的海況中出現暈船和體力不支。

海上工作的風險也從未消失:潛水器如果遭遇惡性事故和意外,浮出水面將是一場艱難的博弈;科考船倘若漏電著火,甚至可能棄船;面對颱風和巨浪,科考隊員必須與之戰鬥。

何懼艱險!一天一潛、兩天三潛、四天六潛……夢想和使命,驅使中國深海人不斷創造密集下潛、夜間深潛等模式。

2024年,中國先後完成首次爪哇海溝載人深潛科考、首次大西洋載人深潛科考以及西太平洋首次國際航次科考。至今,全球8處主要深淵海溝,均留下中國載人深潛作業痕跡。

中國載人深潛的突破,是推動世界深海事業進步的壯舉。

敢為人先!“從0到1”的關鍵階段,是孤勇者的前行。參研參試人員克服了多個颱風的阻撓,經歷了無數驚濤駭浪的考驗。1400多次載人深潛,努力將“不可能”變成“一定能”,征服深海的故事不斷續寫。

不懈深潛!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資訊顯示,中國建立起深淵科學學科體系,填補了海洋領域多項科研空白,帶動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的進步,鍛造了一支堅韌不拔的潛航員團隊,助力實現深海技術裝備從“跟跑”“並跑”到“領跑”的跨越。

今天,“探索三號”入列,將支持中國創造更多世界載人深潛作業和科考新紀錄。

深潛的“無名英雄”們,還將進入更多海域、深淵及極區深海,在人類認識、保護、開發海洋中鐫刻下中國人的印記。

向深海進軍!最精彩的探秘,永遠是下一次!

來源:中國央視新聞

上一篇: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去世,享年100歲
下一篇:特斯拉確認多款Cybertruck已在歐洲註冊
相關推荐
  • 中國押注歐洲拓展自動駕駛技術版圖
    链接阅读
  • 中國國家發改委緊急安排2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粵瓊颱風災後應急恢復
    链接阅读
  • 中國貿促會黨組:推動構建更加緊密的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夥伴關係
    链接阅读
  • 中國核聚變裝置BEST專案建設取得關鍵突破
    链接阅读
  • 428GW!2035年全球風機退役將迎高峰,中國占比領先
    链接阅读
  • 中國新推出的 K 簽證吸引外國科技人才,而美國則提高 H-1B 簽證費用
    链接阅读
  • 2025廣州國際購物節啟幕 推出超3000場活動
    链接阅读
  • 中國喜迎“雙節”
    链接阅读

歡迎瀏覽閱讀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

投稿郵件:
news@skyeconomymedia.com

法國政府上任數小時後辭職,加劇政治危機

2025-10-06

特朗普施壓結束加沙戰爭 納坦亞胡面臨極右翼反彈

右翼高市早苗有望成為日本首位女首相

隨著美聯儲重啟寬鬆政策,外國投資者可利用更便宜的美元對沖工具

特朗普干預後,加沙戰爭距離結束還有多遠?

2025-10-05

比特幣突破 12.5 萬美元創歷史新高

關於我們

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是一家專注於提供英中兩國最新資訊的新聞媒體,作為英中新聞分享的領導者,我們致力於打造一個全球化、多元化的新聞環境,旨在搭建東西方文化橋樑,連接同一星空下的每一處角落。

聯絡我們

編 輯 部:KINGTON UNITED KINGDOM HR5 3DJ
電子郵箱:skyeconomyandmediagroup@gmail.com

總编寄语

穿越天際,照亮世界,星空新聞,不負每一份關注。
友情:英國駐中國大使館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 新華網 中國日報 鳳凰網 中國僑網 歐洲時報 俄羅斯龍報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2023 SE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