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算力總規模達246EFlops,算力應用專案超過1.3萬個,在用算力中心機架總規模超過830萬標準機架,算力總規模居世界前列……
回眸2024年,中國算力發展的數據格外亮眼。如今,算力已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新質生產力,是賦能產業數位化轉型的基礎要素,對推動數字中國建設、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這一年,科學健全的行業政策、高效完善的基礎設施、豐富實用的創新成果,無疑是算力由“量”向“質”邁進的生動寫照。
政策護航算力產業蓬勃發展
2024年,算力領域的政策意見接續發佈,為算力產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航向、增添了必要保障。
今年3月,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等七部門印發《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提出要推動“雲邊端”算力協同發展,加大高性能智算供給,在算力樞紐節點建設智算中心。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的意見》,進一步提出要聚焦算力網路和可信流通,支持數據基礎設施企業發展,更加明確了中國算力產業發展的重點任務。
在頂層設計不斷完善的同時,多地政府積極搶抓時代機遇,依託自身資源稟賦優勢,將算力作為重點產業重磅佈局,紛紛出臺算力領域的相關政策。今年4月,北京發佈《北京市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2024—2027年)》,提出要改變智算建設“小、散”局面,集中建設一批智算單一大集群;7月,河南印發《2024年河南省大數據產業發展工作方案》,明確要強化算力資源供應,深度融入全國一體化算力體系建設……
從中央到地方,與算力相關的政策措施、意見方案頻頻出臺,有效增強了產業鏈各端競逐算力賽道的勇氣和信心,更為算力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指引、築牢了堅固基石。
算力基礎設施“提質增效向新”
隨著政策落地見效,2024年,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如火如荼,加上AIGC等技術迅猛發展,推動算力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的良好態勢。
2024年,中國在用算力中心機架總規模超過830萬標準機架,算力總規模達246EFlops,位居世界前列。同時,中國58.3%的算力中心已連接到國家骨幹網,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已全面實現20毫秒時延保障能力,全國65%的省市可以在5毫秒內接入一個算力數據集群。
在政策護航下,中國算力基礎設施今年年初以來持續賦能千行百業,三大電信運營商持續在智算領域發力。中國電信重點規劃“2+3+7+N+M”智算佈局,建設中國領先的萬卡全液冷智算集群,建成覆蓋全國、規模領先、結構合理的算力資源,構建“息壤”一體化智算平臺,接入合作夥伴算力達到27EFlops;中國移動加快完善“4+N+31+X”數據中心佈局,構建了覆蓋全國的AI推理算力網路,已覆蓋“東數西算”全部樞紐節點,形成了強大的算力支撐體系;中國聯通依託“1+N+X”智算佈局,打造算力智聯網AINet,建成覆蓋超200個地市的260多個算力資源池,推出“AICC算力集群”等五大智算產品,全力打造面向算力供給的數智新底座。
在“雙碳”行動指引下,中國對算力基礎設施節能降耗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中國已創建國家綠色數據中心246個,其中超140個算力中心綠色低碳等級達到4A級以上標準。
創新應用成果持續賦能社會經濟
聚焦算力產業前沿,我們能夠看到2024年中國算力產業創新發展的豐碩成果。這一年,中國“算力產業發展方陣”不斷完善,資源共用、平臺共建、價值共創的產業發展新生態正在加速形成。中國在工業、教育、醫療、能源等多個領域的算力應用專案超過1.3萬個,為更大範圍、更高水準共用數位化發展成果築牢了堅實底座。
今年9月,2024中國算力大會發佈了“算力中國·年度重大成果”,8項突破性技術成果上榜,包括中國移動的“九州”算力互聯網、中國聯通超大規模智算中心服務及大模型行業實踐以及中國電信天翼雲的國產液冷單集群萬卡公共智算中心,部分成果已投入應用並取得良好社會和經濟效益。如中國聯通超大規模智算中心服務,已形成35個行業大模型和100餘個標杆應用;基於端雲融合計算架構的無影雲電腦已惠及18萬名師生;“太湖之光A+”正為超算、智算、科研、企業研發、“智改數轉”等關鍵領域提供強有力的基礎算力平臺……
“算力即國力”,算力已成為全球高科技競逐的主要賽道,更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放眼未來,算力藍海無比廣闊,業界仍需持續完善算力建設佈局機制,統籌好“量的增長”和“質的提升”,全面推動中國算力產業持續向“新”而行,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迸發更加強勁的新動能。
來源:人民郵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