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正在非洲設立旗艦店和組裝廠,它們希望在非洲大陸擴大業務,並規避美國和歐洲徵收的關稅和其他進口限制。北汽集團旗下的北京汽車和吉利汽車旗下的電動汽車製造商極氪都宣佈了進軍埃及的計畫。埃及是中國車企打入中東和非洲的關鍵市場。
預計到明年年底,北汽集團在埃及建立的電動汽車組裝廠將投入生產,首年將生產2萬輛電動汽車。根據與埃及國際汽車子公司Alkan Auto簽署的協議,5年內年產量將增至5萬輛。埃及副總理兼工業與交通部部長瓦齊爾表示,這項投資符合埃及總統塞西希望將埃及打造成地區工業中心、實現汽車工業本地化的目標。明年年底該電動汽車工廠投產後,預計將為埃及創造約1200個就業崗位。
除滿足埃及國內需求外,該廠還將利用埃及地處亞非歐交界處的優勢,向其他非洲國家和中東地區出口電動汽車。埃及的蘇伊士運河是亞洲和歐洲(中國的最大市場)之間最短的海上通道,每年有超過10%的全球貿易或大量船隻通過該運河。
極氪在10月與埃及國際汽車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將在埃及建立銷售和服務網路。
悉尼大學中國研究中心副教授、中非問題專家勞倫·約翰斯頓表示,隨著墨西哥、美國和歐洲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中國車企正在尋找替代市場。吸引他們的是埃及的戰略位置和勞動力成本,當地的工資約為摩洛哥的一半,也低於南非。約翰斯頓說:“再加上充足的陽光,這意味著埃及非常適合開設可再生能源相關組裝廠。埃及還位於非洲自由貿易協議區內,靠近中東和歐洲的高收入市場。”
像奇瑞這樣的公司本來就專注於發展中國家,它們的非洲計畫並非由美國或歐盟的關稅推動。但電動汽車公司在埃及擴張的最新舉動,是中國汽車製造商在中國與美國和歐洲的地緣政治競爭加劇後尋求非洲市場的一種趨勢。包括比亞迪、哪吒汽車和小鵬汽車在內的其他公司已進入摩洛哥、肯雅、盧旺達和南非等市場。如今,在埃塞俄比亞、肯雅、盧旺達和南非等非洲國家,道路上經常可見中國製造的電動巴士。
非洲氣候基金會執行主任薩利姆·法基爾表示,“非洲國家不僅歡迎汽車貿易,也歡迎產業鏈發展。”
來源:環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