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黎明”將達到有史以來飛行到的最高地球軌道,目標是到達距離地球約1400公里的地方。億萬富翁賈裏德·艾薩克曼將在任務的第三天開展太空行走。
“北極星黎明”任務發射升空。
三年前,美國億萬富翁賈裏德·艾薩克曼(Jared Isaacman)帶領第一個全私人宇航員團隊進入軌道,創造歷史。如今,SpaceX把4名宇航員送入自阿波羅時代以來最高的軌道,他們將在太空中停留5天,並打開艙門完成私人宇航員的首次太空行走。
北京時間9月10日,支付處理公司Shift4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艾薩克曼等4名私人宇航員在佛羅里達州甘迺迪航太中心乘坐SpaceX載人龍飛船由獵鷹9號火箭發射升空。這項任務被稱為“北極星黎明”(Polaris Dawn),同行的其他三人是退役空軍中校兼戰鬥機飛行員斯科特·“基德”·波提特(Scott“Kidd”Poteet)和兩名SpaceX員工,其中,莎拉·吉利斯(Sarah Gillis)負責SpaceX的宇航員培訓計畫,安娜·梅農(Anna Menon)是這次任務的主管兼任務控制中心宇航員通訊員。
“北極星黎明”任務中,艾薩克曼等4名私人宇航員。
“北極星黎明”是艾薩克曼委託SpaceX開展的三次北極星飛行任務中的第一次,9月12日將開展全球首次私人太空行走。SpaceX原計畫8月26日利用獵鷹9號火箭發射“北極星黎明”任務,但由於技術和天氣問題一再推遲發射,後又遭遇獵鷹9號回收失敗和停飛。
此次任務的重點是在任務的第三天開展太空行走,北極星飛行的第二次任務是為了幫助提高NASA哈勃望遠鏡的軌道,但NASA表示擔憂,任務尚未確定。第三次是SpaceX星艦首次載人飛行。
身價20億美元的艾薩克曼2021年完成了太空飛行“靈感4”,當時艾薩克曼包下了龍飛船的4個座位,並將買下的其餘3個座位捐贈給美國公眾,後來4人乘坐SpaceX載人龍飛船,到達500多公里的高度,在軌道上待了三天。艾薩克曼並未透露此次飛行向SpaceX支付了多少錢,“我們從來沒有考慮過所有這些成本。”他表示,“北極星黎明”任務旨在繼續推動NASA的工作,幫助人類到達月球和火星,最終擴展到太陽系。
本次任務的關鍵目標之一是測試SpaceX的宇航服。SpaceX耗時兩年多開發了新太空服,保護宇航員免受輻射和極端溫度的傷害,確保宇航員自由移動、與彼此和地面控制人員通信。新的宇航服將嘗試通過鐳射脈衝而非無線電信號,在龍飛船和SpaceX星鏈互聯網衛星星座之間發送通信。
龍飛船與獵鷹9號第二級分離。
當太空艙為實際任務減壓時,四名宇航員都將穿上太空服。艾薩克曼和吉利斯將輪流離開艙門,他們將被拴在飛船上,並使用特殊扶手“天行者”保持穩定。他們計畫在艙門附近進行幾次機動性測試。波提特和梅農將繼續待在太空艙裏,盯著顯示器,但“要承擔和我們在真空的太空中一樣的風險。”艾薩克曼說。
測試SpaceX的宇航服對於提高哈勃太空望遠鏡的高度也至關重要。這架已有34年曆史的望遠鏡越來越接近地球,到2034年左右可能會因為距離太近而在大氣層中燒毀。如果SpaceX和艾薩克曼能夠提高它的軌道,NASA將節省數千萬美元,望遠鏡的壽命也將延長。
但哈勃任務是危險的,可能出現致命錯誤,私人宇航員不但不能挽救望遠鏡,反而可能損害美國國家資產,更糟的是危及他們自己的生命。但艾薩克曼在採訪中說,一次成功的太空行走將證明他的團隊有能力處理像哈勃望遠鏡任務這樣複雜而危險的任務。
值得注意的是,艾薩克曼曾表示,“北極星黎明”任務將達到有史以來飛行到的最高地球軌道。“北極星黎明”的最高目標是到達距離地球約1400公里的地方。而目前的最高紀錄是NASA“雙子座11號”宇航員1966年創造的1300多公里高度。
任務的最初幾個軌道將穿過地球磁場中一個被稱為南大西洋異常的凹痕,這個磁薄弱點允許來自範艾倫帶的高能帶電粒子更接近地球表面。在幾個小時內,“北極星黎明”的宇航員將接受相當於國際空間站宇航員三個月吸收的輻射量。在龍飛船飛行大約8個軌道後,飛船的推進器將點火,推到距地球約1400公里的地方。經過大約六次這樣的高軌道飛行後,龍飛船將再次啟動推進器,將飛船降落到一個較低的橢圓軌道上,遠地點為700公里。
來源:中國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