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日本央行利率決議會議雖然發表了削減長期國債購入規模的決定,但具體額度還需要等待下個月的決策會議才能決定。這出乎市場相關人士的預料,結果,日元匯率很快就下跌到1美元兌換158日元,逼近上次日本政府大規模市場干預前的水準。而市場的反應好像也出乎日銀的預料,因為這次決策會議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就是想讓市場保持對日銀削減購買國債規模的期待,從而牽制日元不被進一步做空。但事與願違,日銀似乎又重蹈了上個月的覆轍,他們發表的決定反而讓日元陷入進一步貶值的窘境。
對於日元現在這樣的貶值,多數日本企業都認為是低於他們的承受度,成為不受歡迎的貶值。實際上,日元的大幅度貶值已經給日本的消費帶來風險意識。雖然日元貶值通過進口商品提高了日本的物價,對日本擺脫通貨緊縮有所幫助,但也可能會因此而抑制個人消費的意願。如果個人消費意願受到抑制,那麼企業希望商品價格的轉嫁也就很難推進,從而導致物價下跌,有可能重回通貨緊縮的狀態。所以,日銀對此也是不能無動於衷的。但由於需要讓日本的物價穩定在2%,從而真正地擺脫通貨緊縮的局面,讓日本經濟得以健康的發展,日銀就不敢為了防止日元的進一步貶值而輕易地採用加息的政策。實際上,在今年3月,日銀在宣佈廢除負利率的時候,擔心利率的快速提升,會給脆弱的日本經濟帶來負面影響,所以,就沒有及時跟進來提高利率。同時,日銀還宣佈不把長期國債的購入規模的調整當作主要的金融政策,等於表明日銀是不會急於進入縮表階段的,而是會繼續推行量化寬鬆的金融政策。由於政策選擇的餘地很小,對日元貶值,日銀現在也拿不出更好的辦法。
目前,日銀持有約600兆日元的國債,占發行量的一半左右。日銀大量持有國債,不僅讓日銀報表肥大化,惡化了日銀的財務狀況,而且,還會造成國債市場的扭曲,造成財務紀律鬆弛,從而形成了深刻的經濟問題。從這一角度出發,日銀減少國債的持有量應該是不可避免的。
現在日銀保持每月6兆日元的國債購入規模,這與國債的償還規模相當,也就是意味著日銀持有的國債規模基本上沒有變化。市場相關人士預測,日銀可能在每月減少1兆日元到3兆日元之間進行選擇,來削減國債購入規模。如果日銀選擇每月減少1兆日元的規模的話,那麼就意味著日本還不會馬上進入量化緊縮階段,在美聯儲沒有降息之前,日元貶值的趨勢也就很難扭轉。如果日銀選擇每月減少3兆日元的國債購入規模的話,那麼,市場就會感到日銀將實施量化緊縮的金融政策,這樣,長期國債的利率就會快速上升,日本股市出現疲軟狀態,對日本經濟帶來比較大的衝擊,讓日銀難以承受。
事實上,占日本GDP約60%的國內個人消費狀況依然不見好轉。今年5月的消費者態度指數比上個月又減少了2個百分點,下跌到36.2%。負責這項調查的內閣府也承認,日本個人消費者沒有消費的積極性。這種狀況是與國民的收入低迷有密切關聯的。雖然今年的“春鬥”讓企業員工的薪資有了比較高的漲幅,但到4月為止,他們的實際薪資還是出現了負增長,而且這已經是連續25個月的負增長,創新了歷史紀錄。在這樣的狀態下,日銀也是不敢貿然縮表,實施量化緊縮的金融政策的。
日本政府在本月將要決定的經濟財政運營和改革的基本方針中,沒有提到日元貶值的問題,而是希望通過各種政策的總動員來促使基礎性財政收支赤字化。岸田政府希望財政健全化,就不願意看到利率上升,因為利率上升會影響到財政的運營。比如長期國債的利率上升1%,那麼政府就需要追加支付利息8.7兆日元。所以,岸田政府也就沒有迫使日銀為了抑制日元的貶值而加息。這讓日銀減少了不小的壓力。所以,即便是下一次決策會議,日銀也不太會決定迅速升息進入縮表階段的。
事實上,日銀所能採取的手段非常有限。他們必須在比較脆弱的經濟走勢,和容易變化的物價,以及利率和匯率的波動中,維持柔軟的結構性機能。由於短期利率的操作餘地已經不大,所以,日銀的金融政策已經被局限到只能通過長期利率的變化來給物價和匯率帶來影響的程度上了。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