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Simon Lewis 報導 4月26日,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在北京會見了中國外交部長王毅,雙方就一系列複雜問題進行了會談,其中包括中國支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而加深的緊張關係。
布林肯與王毅在釣魚臺國賓館舉行數小時的閉門會談,並共進工作午餐。
王毅對布林肯說,中美關係這艘“巨輪”已趨於穩定,“但兩國關係中的消極因素仍在增加和累積”。
“中美關係正面臨各種干擾。中國的合法發展權利受到無理壓制,我們的核心利益面臨挑戰。”王毅說道說。
布林肯回答說,需要“積極外交 ”來推進喬·拜登總統和習近平主席 11 月在三藩市會晤時確定的議程。
布林肯說:“根據我們的判斷,面對面的外交無可替代。”他補充說,他希望確保“我們盡可能清楚我們在哪些領域存在分歧,至少避免誤解,避免誤判”。
美國國務院官員在會議召開前表示,中國對俄羅斯的支持將是會議的主要議題,並稱華盛頓準備對幫助俄羅斯國防工業重新裝備和補給的中國公司採取行動。
他們表示,這種援助有可能損害更廣泛的中美關係,即使中美關係在經歷了2022年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訪問臺灣和2023年2月美國擊落疑似中國偵察氣球的事件後趨於穩定。
儘管中美高層交流日益頻繁,並成立了工作小組來處理加強軍事交流和全球貿易等問題,但緊張局勢依然存在。
臺灣和有爭議的中國南海仍是熱點,而美國渴望看到在遏制中國供應用於製造芬太尼的化學品方面取得更多進展。
中國官員和國家媒體對中美雙方在幾個方面可能取得的進展表示懷疑,《中國日報》的一篇社論稱雙方“基本上是在各說各話”。
“在烏克蘭衝突問題上,全世界都看得很清楚,烏克蘭問題不是中美之間的問題,美方也不應該把它變成中美之間的問題”。
在會談之前,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也表示,拜登政府不會放棄任何應對中國工業產能過剩的選擇。
耶倫在華盛頓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說,中國通過出口實現充分就業的做法是世界其他國家所不能接受的。
布林肯週四從上海抵達北京,他敦促中國為美國企業提供公平競爭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