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報導 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4月7日在法國巴黎主持召開“在歐中資電動汽車企業圓桌會”。王文濤在會上強調中國電動汽車企業不是依靠補貼取得競爭優勢,並表示美國和歐洲關於“產能過剩”的指責毫無依據。另據路透社報導,此次會議的背景是歐盟去年開始的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
據商務部網站消息,歐盟中國商會和吉利、上汽、比亞迪、寧德時代等十餘家企業代表參加了此次會議。
王文濤指出,中國電動汽車企業依靠持續技術創新、完善的產供鏈體系和充分的市場競爭快速發展,不是依靠補貼取得競爭優勢。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為全球應對氣變和綠色低碳轉型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政府將積極支持企業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據路透社4月7日報道,消息人士稱,此次討論集中在歐盟委員會去年年底開始的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上。該調查旨在確定是否對出口產品徵收關稅,以保護歐洲汽車製造商。尤其是在開發低成本電動汽車方面,中國電動車企業在很大程度上領先於歐洲公司。
2023年9月13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宣佈將啟動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旨在核實中國電動汽車行業是否確實從不公平補貼中受益;10月4日,歐盟正式發佈了調查的相關資訊與具體流程。調查將於2024年11月底結束,不過歐盟執委會可能會提前徵收臨時關稅。
在此次調查中,法國成為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的主要推動者,以此來保護自身汽車產業。路透社4月7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王文濤在巴黎會見雷諾首席執行官、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ACEA)的代理主席盧卡·德·梅奧(Luca de Meo)。後者曾直言受到來自中國電動汽車企業的挑戰,“中國在新能源汽車價值鏈上非常有競爭力。”
2023年3月28日,歐盟理事會批准一項法規,決定從2035年起禁售會導致碳排放的新的燃油轎車和小型客貨車。而近來,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歐洲的“崛起”令歐盟領導人和歐洲車企感到“焦慮不安”。據法國國際廣播電臺報導,汽車諮詢公司Inovev在2023年中統計,2023年上半年在歐洲銷售的新電動汽車中,8%由中國品牌製造,比2022年的6%和2021年的4%有所增長。根據安聯公司的研究,到2025年,至少有11款全新的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將在歐洲推出。
來源:中國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