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自脫歐以來已失去影響力,進入世界上諸多‘中等強國’的行列。”英國《衛報》4月7日發表英國前外交大臣大衛·米利班德(David Wright Miliband)評論文章,抨擊脫歐政策削弱了英國實力。米利班德認為,儘管英國仍有一定的軟硬實力,且“有幸”保留著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但過去十年英國的財富、軍力和聲譽都在下滑。他提醒英國政府必須認識到今天而非過去的權力現實,坦誠面對自身實力和影響,擺正心態,放棄向印太地區“傾斜”這樣毫無理由且故作姿態的戰略,否則狂妄自大只會導致一事無成。
現年59歲的米利班德是英國工黨政治人物,曾於2007年至2010年擔任英國外相,當時被視作工黨崛起的政治新星。2013年他辭去議會職務,出任非政府組織國際救援委員會(IRC)主席。
米利班德在文章中寫道,英國未來的命運取決於自己的決定,而不取決於摻和他人事務的能力。比如詹森政府就是英國決策者所面臨危險的體現,他們對英國的權力和地位抱有一廂情願的想法,沒有認識到多邊體系的影響力正在不斷增強。
米利班德說,雖然英國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擁有全球影響力和實力,保留了軟硬實力,還在聯合國安理會中享有特權,但英國必須認識到當今世界的實力事實。
“沙烏地阿拉伯有金融、法國有歐盟作為支柱、土耳其偏好風險尋求地區激進主義、印度和印尼有人口實力。我們只是全球體系中眾多‘中等強國’之一。在過去十年中,我們的財富、軍事資產和聲譽相對於其他國家都在下降。”
他指出,雖然美國和西方在某些重要方面仍然強大,但許多國家越來越不願意按照西方的意願行事。流行病、移民和氣候變化等全球問題,都因地緣政治的分裂而加劇。
“全球力量的碎片化和全球風險的上升,正在塑造新的世界秩序。”米利班德寫道,“世界正在走向不健康的失衡,而英國在一些關鍵趨勢上處於錯誤的一邊。”
英國皇家海軍“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
值得注意的是,英國近年來頻頻試圖在亞太地區刷存在。去年5月,英國與日本簽署旨在遏制中國的“廣島協議”,協議強調要加強英日之間防務及其他領域的合作,包括英國軍隊在聯合軍演中的規模擴大一倍,並在2025年將英國航母打擊群重新部署至印太地區。
但在米利班德看來,英國如今還在“毫無理由的浮誇和故作姿態”,將政策向印太地區“傾斜”正是例證之一。
“英國在世界上的地位需要用正確的心態來定義。”他說,“狂妄自大讓我們一事無成。英國是一個擁有全球資產但近期表現不佳的中等國家,我們需要坦誠面對它的能力和影響力。”
“脫歐還導致英國對俄羅斯的政策力度變弱,效果更差,對中國也是這樣。”米利班德提醒英國政府,為了扭轉頹勢,英國需要與歐盟就外交政策達成新的“結構和承諾”,推動彼此共同的外交政策,並在擁有共同利益的國防、安全和發展政策領域開展合作與協調。
“我們在北約的關係很牢固,但與歐盟的關係幾乎不存在。自從烏克蘭戰爭拉近了歐盟和北約的距離後,這一點就顯得更加明顯。”他稱,如果特朗普今年晚些時候再次當選美國總統,英國的下滑趨勢可能會加速,但即便是拜登贏得第二個任期,有關“美國積極維持全球領導力的意願、耐心和能力”的警告信號仍然存在。
“英國可以從一個相互聯繫的世界中獲益良多,也可以提供很多東西。”他說,“全球體系處於不斷變化之中。我們需要在餐桌上,而不是在菜單上。”
來源:中國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