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N ZH-CN en EN
English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SKY ECONOMY NEWS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您當前的位置 : 經濟觀察 > 文章内容 返回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會:創新藥受關注 傳遞哪些資訊
发布:2024-03-28

7位全球頂尖醫藥企業的領導者,每人1分鐘,發表對“中國健康產業發展”的建議,其中5位提到了創新藥。

這個場面出現在近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的一場專題研討會上。因為時間還有富餘,研討會主持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和文化發展研究部部長李建偉現場增加討論環節,邀請諾華公司、國藥集團、阿斯利康等7家醫藥企業的首席執行官,在1分鐘內“談最重要的建議”。

諾華公司首席執行官萬思瀚說“要加速創新藥的研發”,百時美施貴寶首席執行官博科思呼籲“重新定義創新藥”,國藥集團董事長劉敬楨建議“完善激勵創新藥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武田制藥總裁衛博科表示“保護知識產權才能鼓勵創新”……“創新藥”成為這組發言的高頻詞。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及加快創新藥等產業發展,還提到積極打造生物製造等新增長引擎、開闢生命科學新賽道等。醫藥行業普遍認為,這是國家層面要推動中國從醫藥生產大國向醫藥強國轉變。

萬思瀚在發言中特別提到了這一點,他認為,中國政府將生物制藥產業列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點領域,凸顯了該領域的創新在推動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中的關鍵作用。

針對中國創新藥研發的增長潛力,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理事長畢井泉提到了一組數據:2011年以來,中國批准上市新藥有500多種,占到全球的14%,在研新藥專案3500多種,占到全球的33%。跨國公司購買中國企業研發專案在2022年有44起,成交額275億美元,2023年以來有70多起,成交額近400多億美元。

畢井泉強調,創新藥包括能解決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屬於全球首創、填補空白的創新;臨床研究結果證明比現有標準治療藥物療效更好、副作用更小的創新;雖然療效和安全性相當,但能夠打破壟斷、促進競爭、給患者更多選擇的創新等。

中國對創新藥的重視,還體現在很多具體的層面,畢井泉介紹,近年來,創新藥進入醫保報銷目錄的速度大大加快,進入醫院的障礙也在逐步排除。今年1月22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浦東新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3-2027年)》,對發展創新藥產業提出一系列先行先試的政策措施。

圍繞“完善創新藥產業發展的生態環境”,畢井泉的建議包括:深化創新藥臨床價值的認識、加強生命科學基礎研究、改革創新藥價格形成機制和醫保支付辦法、研究建立老年人基本醫療保障制度、深化公立醫院補償機制改革、進一步完善藥品審評審批制度、切實落實知識產權保護的各項政策和加強創新藥的國際合作。

他記得,美國禮來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曾向他展示1923年北京協和醫院開出的第一張“禮來”胰島素處方;拜耳公司的阿司匹林1936年就開始在中國本土生產;默沙東公司在1989年把乙肝疫苗生產技術轉讓給中國。與此同時,中國科學家發現的青蒿素、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治療慢粒性白血病等,也為世界醫學和人類福祉作出重要貢獻。
“生物醫藥是造福全人類的事業。要鼓勵科學家、醫學界和生物醫藥企業之間的國際交流,促進生產要素全球流動。要研究放寬醫療市場准入,促進生物醫藥國際合作。”畢井泉說。

輝瑞公司首席執行官、董事長艾伯樂研究過《“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在與經濟學家、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教授李稻葵對談時,艾伯樂說,輝瑞會繼續在創新藥研發方面加強與中國合作,不僅是因為中國擁有龐大的市場,同時,中國在衛生健康領域推出了“強有力的政策”,“未來的可預測性強”。

艾伯樂表示,輝瑞想和中國的科研機構、生物制藥生態系統塑造非常緊密的紐帶,還因為他相信,幾年之內中國就會走到生物科技、生物創新方面的前沿。

在艾伯樂看來,需要創新藥的疾病種類,不止有癌症、愛滋病、精神類疾病和不少“以前都沒有見過”的疾病。一些疾病的病因都還停留在假設的階段,需要大家努力找到解決方案,除了生物科技不斷發展,人工智慧技術也在改變醫藥產業研發、實驗、生產的方式。

“以輝瑞的新冠口服類藥物為例,以前大概需要4年才能上市,因為使用人工智慧技術進行藥物分子設計,現在4個月就完成了測試和驗證。”艾伯樂說,“創新包含很多的要素,需要齊頭並進,才能夠真正帶來成功。”

畢井泉認為,中國具備發展創新藥產業的有利條件,如市場潛力巨大、勞動力資源豐富且素質較高、臨床研究資源豐富、審評審批制度基本與國際接軌等。2017年,中國藥監機構已成為國際人用藥品註冊技術協調會(ICH)的成員,ICH的技術指南全部轉化為國內的指導原則。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上一篇: AI大模型應用步入爆發期
下一篇:中國監管層出手打擊“違規報價” 引導IPO詢價定價趨向理性
相關推荐
  • 英特爾與英偉達交易如何助力其下一代晶片製造
    链接阅读
  • 日產汽車研究中國供應商成本競爭力,探索全球推廣模式
    链接阅读
  • 世界貿易組織報告稱人工智慧將重塑全球貿易格局
    链接阅读
  • 德國默茨為英偉達超級電腦揭幕
    链接阅读
  • 惠譽評級稱,烏克蘭人將繼續支撐波蘭勞動力市場
    链接阅读
  • 敘利亞簽署140億美元投資協議,涵蓋機場和地鐵專案
    链接阅读
  • 深圳擬打造“全球低空經濟第一城”:明年年底前計畫建成超1200個低空起降點
    链接阅读
  • 歐盟深度調查德國化工巨頭147億歐元收購案,涉及補貼爭議
    链接阅读

歡迎瀏覽閱讀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

投稿郵件:
news@skyeconomymedia.com

歐盟將削減鋼鐵進口配額,將關稅提高至 50%

2025-10-02

特朗普限制簽證促使美國公司考慮將更多工作轉移到印度

2025-09-30

特朗普對木材進口加征10%的關稅,對櫥櫃和傢俱加征25%的關稅

特朗普的聯合國演講引發歐洲對全球共同承諾的焦慮

2025-09-28

美國最高法院允許特朗普扣留 40 億美元對外援助

特朗普對重型卡車、藥品和傢俱加征新的美國關稅

2025-09-26

關於我們

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是一家專注於提供英中兩國最新資訊的新聞媒體,作為英中新聞分享的領導者,我們致力於打造一個全球化、多元化的新聞環境,旨在搭建東西方文化橋樑,連接同一星空下的每一處角落。

聯絡我們

編 輯 部:KINGTON UNITED KINGDOM HR5 3DJ
電子郵箱:skyeconomyandmediagroup@gmail.com

總编寄语

穿越天際,照亮世界,星空新聞,不負每一份關注。
友情:英國駐中國大使館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 新華網 中國日報 鳳凰網 中國僑網 歐洲時報 俄羅斯龍報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2023 SE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