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是位於歐洲巴爾幹半島西南部,面積1.38萬平方公里,人口62.2萬(2019年),東北部與塞爾維亞毗連,東南部與阿爾巴尼亞接壤,西北部與波黑及克羅地亞交界,西南部瀕臨亞得里亞海。
9世紀,斯拉夫人在黑山地區建立“杜克利亞”國家。11世紀,“杜克利亞”改稱“澤塔”,並在12世紀末併入塞爾維亞,成為塞行政省。15世紀,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佔領現波德戈裏察及其以北地區,澤塔王朝陷落。1878年柏林會議承認黑山為獨立國家。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黑山再次併入塞並加入“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1929年改稱南斯拉夫王國。
20世紀90年代初,南斯拉夫聯邦解體,黑山和塞爾維亞兩共和國聯合組成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2003年2月4日,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議會通過《塞爾維亞和黑山憲法憲章》,易國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2006年5月,黑山就國家獨立舉行公民投票並獲通過。同年6月3日,黑山宣佈獨立。
旅遊業和制鋁工業是黑山經濟支柱,前南斯拉夫解體後,黑山因受戰亂、國際制裁影響,經濟一路下滑。近年來隨著外部環境改善及各項經濟改革推進,經濟逐步恢復,總體呈增長態勢。黑山政府將旅遊、能源、農業、基礎設施作為重點領域,重視改善投資環境和吸引外資。
黑山是世界貿易組織、地中海聯盟成員國。2010年12月17日,歐盟決定給予黑山歐盟候選國地位,2017年6月,黑山正式成為北約第29個成員國。
國名
黑山(黑山語:Црна Гора/Crna Gora,即“黑色的山”),名稱來源於洛夫琴山,該山是其歷史中心。是與土耳其數世紀鬥爭的中心。臺灣譯名是門的內哥羅/蒙特內哥羅或門得內哥羅。
國旗
黑山國旗啟用於2004年7月12日。國旗呈長方形,長寬之比為2:1。為前黑山王國國旗改造而成。紅色旗面,四邊鑲有金邊,中央為“雙頭鷹”。鷹胸前的金獅子是黑山古王朝的象徵。
國徽
黑山國徽為一頭金色振翅的雙頭鷹,象徵政教合一。胸前的盾上繪有一只邁步的獅子,是耶穌基督復活的象徵。鷹頭上有王冠,兩爪持王球和權杖。國徽圖案始於1481年。南斯拉夫王國時期改用王國的國徽。共產黨執政時期採用了蘇聯式的國徽,雙頭鷹被洛夫琴山所取代。南斯拉夫解體後,恢復了雙頭鷹徽。國徽於2004年7月12日啟用。
國歌
《啊,五月的清晨》。這首歌原來是流行在黑山地區的民歌,1863年時名稱為《啊,英雄的清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由當時義大利扶植的法西斯傀儡政府總理塞庫勒·德爾耶維奇改寫了歌詞,並定為當時傀儡國家的國歌。2006年,黑山宣佈獨立後,重新被定為國歌,由於歌詞作者是和納粹合作,犯有戰爭罪行,所以這首歌也受到一些人的批評。
黑山國歌中文大意:
啊,五月的清晨
我們的母親黑山
我們是你山岩的子弟
是你榮譽的保衛者
我們愛你,巍峨的山地
你那巋立的峽谷
從來也不屈從
捆綁奴隸的鎖鏈
當我們的統一長上翅膀
飛向洛夫琴山頂
定會驕傲地慶祝
我們親愛的祖國
我們波濤的大河
流向兩個海洋
將我們的聲音帶給大洋
黑山會永存
國石
珊瑚,珊瑚形象像樹枝,顏色鮮豔美麗,可以做裝飾品。寶石級珊瑚為紅色、粉紅色、橙紅色。紅色是由於珊瑚在生長過程中吸收海水中1%左右的氧化鐵而形成的,黑色是由於含有有機質。
國鳥
胡禿鷲,學名:Gypaetus barbatus,雄鳥體長95~125釐米,雌鳥體長1~130釐米,翼展約235至280釐米,它們的體重約5至7公斤。全身羽色大致為黑褐色。它的名字因吊在嘴下的黑色鬍鬚而得。頭灰白色,有黑色貫眼紋,向前延伸與頦部的須狀羽相連。後頭、頸、胸和上腹紅褐色,後頭和前胸上有黑色斑點。棲息在海拔500~4000米山地裸岩地區。
國籍
黑山不承認雙重國籍。黑山實行血統與出生地相結合的國籍政策。如嬰兒出生之日父母雙方或單親(父親或母親)具有黑山國籍,或父母一方具有黑山國籍、另一方為無國籍人,則無論其出生地點何處,該嬰兒具有黑山國籍。
根據黑山國籍法的規定,年滿18歲的外國公民可申請獲得黑山國籍,但需獲得黑山有效居留並連續在黑山居住5年及以上、具有合法的生活費用來源、向原國籍國提出退籍申請並掌握黑山語言。
來源:古宮歷史網